正文 第5章 大事記(2 / 3)

3月紅星二場首次召開婦女代表大會,農場機關設婦聯幹部2人,基層成立婦聯代表組織23個。

4月14日慶祝《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出版發行。紅星二場組織500餘人赴哈密參加哈密市成立慶祝大會,除宣傳隊參加文藝表演外,另組織9個方陣隊參加遊行活動。

5月共青團紅星二場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場部召開。

李宗才被自治區團委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

8月8日紅星二場被列入國家建成大寨縣(場)單位。

11月24日紅星二場司、政、後機關改變為科、室機構。

12月機耕隊柴某在七連冬季拉沙中因拖拉機拖鬥翻車,死亡2人。

是年紅星二場三連10年糧食總產累計1039.44萬公斤。上繳商品糧868萬公斤,職均每年生產糧食5697公斤。

1978年

4月紅星二場建立簡易農村變電所,安裝兩台電壓分別為35千伏、10千伏,容量分別為1800千伏·安和1000千伏·安的變壓器,5回路10千伏出線。全場職工家庭全部用上電燈。

5月紅星二場三連鄭英武苦幹實幹,刻苦學習農業技術,勇挑重擔,被自治區評為“新長征突擊手”。

農場開始實行冷凍精液雜交肉牛(黑白花牛、西門塔爾牛)生產。

12月紅星二場取消紅小兵組織,恢複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全場少先隊工作由農場學校黨、團支部直接領導。

是年全場糧食總產突破500萬公斤大關。紅星二場鹽堿地春小麥豐產規律的研究獲自治區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

1979年

1月24日紅星二場黨委決定恢複武裝基幹民兵值班連。

3月紅星二場四連供養人員王誌勤患嚴重風濕性心髒病。在以往的11年中王誌勤曾為國家生產糧食20850公斤,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4月紅星二場13對夫婦領取獨生子女保健費。

紅星二場製定以“定、包、獎”為主要形式的生產責任製,實行場對連、連對班三級核算和10%的浮動工資。

5月紅星二場對原“右派”、起義人員落實政策,對“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錯案進行複查。全場計複查320人,全錯全平229人,並分別落實,對其糾正、平反、恢複名譽、分配工作。

11月8日紅星二場遭受特大風雪和寒流襲擊,降水量14.6毫米,損失冬菜120萬公斤,價值4.8萬元。

12月紅星二場開通去哈密的班車。

是年紅星二場糧食單產連續9年過“綱要”,引種、試種60多種作物良種,完成150項科研項目。

1980年

1月紅星二場決定將北戈壁園林部分與試驗站分離,建立園林隊。

6月16日紅星二場糧食單產連續7年豐產,自治區農墾總局在紅星二場召開春小麥生產現場會。

8月21日紅星二場改建東幹渠,在改建的渠道上修大橋2座、過水涵洞2座,將原渠平成公路,使三連與二堡公社七大隊土地歸屬問題明確界線。

8月自治區農墾總局局長謝高忠到紅星二場,同哈密地委書記韓鵬圖協商解決紅星二場與二堡公社的地權問題。

9月紅星二場五連試種80畝啤酒花,平均單產幹花7.5公斤。

1981年

1月12日紅星二場計生委製定《1981~1990年計生十年發展規劃》。1月紅星二場製定《“定、包、獎”暫行辦法》,場對連隊實行“兩定”,連隊對班組實行“五定”,采取任務到班組,責任到人頭,定額計工,聯產計酬,以工計獎及超產超利潤獎勵辦法。

3月紅星二場新建1座硫化堿大爐。

紅星二場啤酒花種植麵積擴大到500畝,投資45萬元新建紅星二場第一幢樓房——啤酒花烘幹樓,建回潮房1幢。

4月17日紅星二場貫徹企業整頓精神,成立經營管理領導小組,協助黨委分析財務收支和有關經濟活動情況及經濟成果。黨委書記賀廣見任組長。

7月30日紅星二場建立種豬場,引進新星大白豬。

8月16日紅星二場成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

11月紅星二場七連小麵積(50畝)試種地膜棉,畝產皮棉20公斤。

12月12日紅星二場為搞好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成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場長孫振亞任組長。

1982年

1月農場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製,實現“國家多收,企業多留,個人多得”原則,全場普遍實行浮動30%工資的聯產計酬、聯產計獎的生產責任製。

3月13日紅星二場成立場綠化委員會。

3月28日紅星二場複刊《前進報》。

3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司馬義·艾買提到紅星二場視察工作。

紅星二場在中、上等土地上種植地膜棉花1250畝。

紅星二場成立啤酒花連。

4月2日紅星二場分別成立農科所、奶牛場。在獸醫站設立牛黃培殖中心。

4月恢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製,哈密地區農墾局改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哈密農場管理局(簡稱“哈管局”),紅星二場隸屬哈管局領導,番號不變。

紅星二場年產50噸“東疆大曲”(原名紅星大曲),該酒在兵團展銷會上被評為優質名酒。

是年紅星二場遇上多年少見的凍害和缺水,全年總引水量比上年減少324萬立方米。化肥奇缺,比上年減少26.2%。

紅星二渠幹渠擴建後總長度為41.6公裏,改建輸電線路計46公裏。

1983年

1月紅星二場製定《經濟責任製暫行辦法》和《經濟管理暫行辦法》,從1983年1月1日起執行。

3月3日紅星二場召開首屆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大會。

3月10日紅星二場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遣返回原籍的職工給予落實政策,回場安置工作。

4月10日紅星二場下發關於《保護牧草和供排水渠係,嚴禁在場區範圍內濫挖甘草的通知》。

5月紅星二場開展第一個民族團結月活動,場、連兩級幹部走訪當地政府和社隊,並舉行座談會。

8月21日紅星二場九連改為化工連,十二連改為工程隊,基建隊改為九連,小葦湖(“五七”連)改為十連。

11月12日紅星二場成立經濟責任領導小組,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工程單位實行大包幹責任製,畜牧業實行作價承包和作價到戶,實行連隊超產超盈,其利潤部分按“五、一、四”(50%交場、10%連隊留成、40%分給職工)分成。

是年紅星二場全麵推行“一主二翼”(給職工劃分自用地和宅基地),同時貫徹黨中央、國務院3個1號文件,全麵推行以家庭農場為主要形式的經濟承包責任製。興辦家庭農場133個,獨戶承包251個,聯戶承包10個,掛戶承包14個,興辦開發性家庭農場28個,這些個體農場戶共承包正規條田3407畝。同時給683戶劃宅基地、自用地共1529畝,用以發展庭院經濟。作價賣給個人的房屋2.9萬平方米,共作價12.5萬元。

1984年

4月24日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王恩茂視察紅星二場,聽取了副場長王富秋的彙報,肯定了紅星二場艱苦奮鬥取得的成績,並指出紅星二場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就紅星二場發展多種經營做了重要指示:“要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以糧食為主,穩定糧食麵積,發展多種經營,農林牧副漁結合,工交商建餐飲服務業全麵發展。”

5月2日紅星二場黨委做出《關於認真貫徹王恩茂書記的講話,積極開創全場工作新局麵的決議》。

5月紅星二場成立脫水菜廠,由12人集體承包,廠長由12人選舉產生,實行廠長責任製。

6月5日根據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的要求,紅星二場對場部所在地火石泉鎮主要街道予以命名。

7月紅星二場機耕隊工程師鄒崇國被評為兵團“先進工作者”。

9月紅星二場開始利用原啤酒花烘幹樓設備生產脫水菜,用改革的精神辦工業,實行“一包、三改、四結合”的方法,效率明顯提高,當年生產脫水菜34噸,創值34.46萬元。蔬菜畝產值由500元上升到1000元以上。

10月30日兵團司令部副參謀長韋全聲給紅星二場領導來信,傳達了陳實司令員就紅星二場按“一主二翼”精神發展第二、三產業的幾項指示。

11月紅星二場遵循“抓住主題,促進二翼”的方針,全場編製農、林、牧單位15個,職工人數2736人,1558戶。耕地麵積2.95萬畝。正規條田承包一定15年不變,落實麵積2.82萬畝,占耕地麵積95.6%。

12月2日紅星二場進行機構改革,設一處(政治處)二科(行政管理科、計財科)四大服務公司(農技、基建、供銷、工交),幹部實行招聘製與任期製。

12月31日紅星二場出台《1984~1988年經濟責任製暫行辦法》。

是年紅星二場獲兵團“先進集體”稱號。

全場調整種植計劃和經濟結構,擴大小麥麵積種植,壓縮高粱種植麵積,比例為2:1,同時增種棉花、瓜菜、洋蔥計4500畝。其中,三連小麥、高粱、經濟作物種植比例為6:3:1,盈利32萬元,全連人均收入1180元。全場工副業總產值33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5.8%。

1985年

2月紅星二場各種形式責任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農業實行大包幹,畜牧業作價承包到戶,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單位實行經營承包,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崗位責任製。

紅星二場采取國家信貸、農場籌資、以資代勞等渠道集資108.9萬元,利用聯合和承包等形式新建元明粉廠(無水硫酸鈉)、純堿廠、硫化堿廠、紙箱廠、酒廠共5個工廠,擴建脫水菜廠、小水泥廠。

4月紅星二場醫院獲國家農牧漁業部“全國農墾係統衛生先進集體”稱號。

5月兵團副政委趙予征到紅星二場檢查指導工作。

6月紅星二場被列為哈管局第一批企業整頓單位,完成了“五項內容”的整頓任務,兵團企整字[1985]25號文件,批準紅星二場驗收合格。

8月純堿廠(一化)和元明粉廠(二化)投入生產。

9月紅星二場投資20.46萬元建成紅星二場招待所大樓,建築麵積1867平方米。

10月紅星二場學校校長喬風光被國家農牧漁業部授予“全國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稱號。

11月3日紅星二場第三次修訂經濟責任製實施辦法。

是年紅星二場蔬菜以洋蔥為主,每畝純收入204.9元,為1984年純收入的257.4%。瓜地麵積2682畝,為1984年的177.9%;瓜單產2103公斤,為1984年的162.1%;每畝瓜地的純收入232.8元,為1984年的211.2%。紅星二場經濟工作在多方麵創造建場以來最高記錄,實現經濟翻番計劃,工農業總產值比1980年的414萬元超額133.6%。

1986年

1月22日紅星二場恢複工會,組建團委。

1月紅星二場合並4個化工廠礦,撤銷農技、基建、供銷、工交4個服務公司。將十連並入七連,十一連(酒花連)並入五連,把農一連和農九連分別改為場直屬一、二聯戶農場。將原二連改為一連,將原八連改為二連。

紅星二場共7個農業單位。中型連隊不設副連長,小型連隊不設專職出納,實行農場、連隊、聯戶農場三級管理、三級核算。

紅星二場用“學、議、查、找、改”的方法,針對黨委和機關進行整風教育。全場287名黨員參加,提出24條意見,場黨委製定了《黨委帶頭端正黨風十條規定》、《端正黨風責任製》和《改進機關作風的規章製度》,改組了紀律檢查委員會。

2月按照哈管局黨委確定的“近期致富靠瓜棉,遠期致富靠林園”經營思路,紅星二場製定出經濟建設“七五”計劃。

紅星二場調整承包組合形式,取消“自由種植”,消滅了“花花田”,實現了“五統一”。

組建近千畝土地的聯戶農場,實行定指標、定成本、定產量、定上交,勞務按“四、二、四”(利潤40%上繳農場,20%留生產隊,40%分給職工)分成。

3月紅星二場深化完善經濟體製改革,由單一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由傳統生產轉變為商品生產;由以農為主、以糧為綱轉變為注重優勢,揚長避短;由分散經營轉變為集約化經營。

6月紅星二場開始使用自來水。場部鋪設10公裏的柏油路,架起路燈。用大轎車接送學生上學,建起文化室。

9月17日紅星二場召開首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正式代表105人。大會彙報了工會籌建工作,布置了今後任務。

9月紅星二場學校被哈管局政治部評為文明學校。

11月14日兵團副政委曹國琴來紅星二場視察工作,了解紅星二場改革情況。

11月紅星二場司法辦公室被評為哈管局“普法司法先進單位”。

紅星二場計生工作在哈管局評比中受到獎勵,累計獨生子女數235人,當年領取獨生子女證35人,保健補助費共8002.5元。

11月紅星二場開展“遵紀守法光榮戶”評選活動,評出光榮戶1548戶,占總戶數的98.9%。

是年紅星二場遭受4月15日、16日出現的霜凍、春雪,5月19日、20日兩天8級以上暴風沙,7月、8月間出現的攝氏40多度的高溫和幹熱風,出現空前嚴重的病蟲害,局部地區的冰雹、洪水,使棉花、瓜、菜受到毀滅性打擊,當時果樹花苗殘存無幾,工廠煙囪被刮倒,煤粉被刮跑,全場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45萬元。

1987年

3月上年與本年,紅星二場兩次人工活體培殖牛黃50例,手術成功率100%。

4月25日紅星二場落實“二、五、八”和“雙30”指標,即每戶平均養兩口豬、五隻羊、八隻雞,種植蘋果樹、葡萄樹各30棵。實現“千元收入不出院”,保證當年人均收入900元。

5月23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兵團黨委第一書記宋漢良到紅星二場視察工作,並就兵團和地方(簡稱兵地)關係及其發展做了重要指示。

6月20日兵團司令員陳實到紅星二場視察工作。

7月28日兵團副司令員伯塔依·庫平到紅星二場檢查指導工作。

8月紅星二場給考上大、中專院校的職工子女發放獎學金。

9月兵團副司令員文克孝到紅星二場檢查指導工作。

10月8日紅星二場開始第一次民主選舉場長,趙木森以161票超過半數當選為場長。至此,紅星二場改革實行場長目標責任製,幹部聘任製,職工合同製。

11月25日紅星二場召開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41人。大會聽取和審議了場長趙木森題為《深化改革,為振興紅星二場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和農場《1988~1990年經營承包責任製實施辦法草案》。

12月11日紅星二場成立節水開荒指揮部。

12月紅星二場由於營業外支出按17.6%速度遞增,加上哈管局種子公司供應的洋蔥籽中有30%大蔥籽,造成六連、七連洋蔥大麵積減產,承包戶年末虧損掛賬24.3萬元。

是年紅星二場耕地總麵積2.61萬畝,固定資產原值556萬元,23個核算單位,2個事業單位,糧食總產3705.7噸,全場工農業總產值1353萬元。

紅星二場房屋累計建築麵積93920平方米,其中住宅57996平方米,私有房屋麵積15750平方米,在住宅中當年新增10350平方米。

紅星二場接受世界銀行貼息貸款21.45萬元,用以建立千畝葡萄園。

1988年

1月1日紅星二場將農機隊分為兩個建製單位,場部機耕隊為機耕一隊,隊長姚承玉;三連地區機耕隊為機耕二隊,隊長李明寶。

1月紅星二場實行場長承包責任製,農場對職工實行“成本包幹、定額上交”的大包幹辦法,堅持“五統四分”、“兩自主”原則。

2月14日紅星二場普遍降雪,平均溫度比曆年同期溫度平均值偏低8.5℃,致使水管所95畝蘋果樹和園林隊354畝蘋果樹凍死,造成經濟損失42.6萬元。

3月紅星二場製定政治、經濟體製改革方案,改領導幹部拿份額工資為“按負責任分等,按實績計分,按職工收入和獎金留成計獎”的獎勵辦法。

4月15~16日紅星二場遭受大風襲擊,風力達8~9級,最大風力10級,造成西瓜、棉花地膜吹散,洋蔥種子連沙土刮走,受害麵積708畝,直接物化成本損失2.77萬元。

4月29日紅星二場氣溫猛升到31℃,持續三天後,又急劇降溫至2℃,造成棉花、瓜、甜椒幼苗死亡,直接受災麵積7182畝,直接損失24.6萬元。

5月紅星二場被兵團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農場黨委書記田文祥被授予“兵團屯墾戍邊勞動獎章”。

7月24~25日紅星二場連續降雨23毫米,是曆年同期平均值的5倍,山洪暴發,洪峰流量高達135.7立方米/秒,總排水量459.9萬立方米,園林隊、一農場直接損失13.54萬元。

7月紅星二場采取自蓋公助和貼息借款兩種辦法鼓勵職工蓋房,職工蓋房完成500戶,占總戶數的40%。

紅星二場80%以上的人家用上自來水。

農場投資38萬元新建麵粉廠加工樓。

8月7日紅星二場對科技人員、連隊幹部、職工群眾實行農業高產攻關獎勵辦法。

8月紅星二場被哈管局列為深化改革、搞活經營承包的試點單位。農場成立兩套班子,一套班子抓生產,一套班子抓改革。

9月兵團政委郭剛到紅星二場視察工作。

紅星二場栽培技術模式論文《春小麥800斤生產模式、千斤栽培技術》在新疆作物協會年會上參加研討,並在《新疆農墾科技》上發表,這項經驗在全場推廣。

10月紅星二場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建立,初步形成農、工、商綜合經營的新體係,並和福州、上海、天津建立經濟聯營關係。

11月5日紅星二場成立衛生防疫站,業務上由哈管局衛生防疫站領導,行政上由場醫院領導。

是年紅星二場與天津聯營新建脫水菜廠第三車間,脫水菜產量由1987年的646噸,增加到1988年的1015.34噸。

紅星二場9548畝小麥平均單產350.62公斤,3592畝玉米平均單產400公斤,創曆史最高記錄。

1989年

1月紅星二場共投資5.8萬元開通農場至哈密的6JDD-8型特高通信電路7條,從1月起先開通單向自動電路2條、雙向自動電路1條。

2月15日紅星二場撤銷政治處,成立黨委辦公室。

2月28日紅星二場成立供電所,在行政上與水管所仍為一體,在經濟上獨立核算,在場部的農行營業所單獨開戶。

3月7日紅星二場為實現工業產值超千萬元、利潤超百萬元,以廠為單位開展爭創高產、高利潤競賽活動。

4月2~4日紅星二場召開第五次黨員代表大會,全場421名黨員,選出正式代表63人(其中婦女4人),特邀代表2人,列席代表7人。大會分別討論並通過了紅星二場黨委、紀委工作報告。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紅星二場委員會,委員13人,常委5人。趙木森當選為黨委書記,王萬生當選為黨委副書記。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紅星二場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5人,許玉英當選為紀委書記,包汝廣當選為紀委副書記。

4月20日根據紅星二場場發[1989]17號文件,決定啟用土地管理科、鄉鎮企業科、審計科三枚印章。

4月21日紅星二場個人和單位為教育事業捐款47360元,20%上繳哈管局教育基金會,80%用於本場教育事業。

三連、化工廠獲紅星二場第一批“弘揚兵團精神先進集體”稱號。

場長趙木森獲兵團“優秀黨務工作者”和“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紅星二場拉運噴霧器32架、滅草劑350公斤(投資1.3萬元),贈送給二堡鄉各村、隊,幫助發展棉花、洋蔥作物種植和防治病蟲害。

6月1日紅星二場做出決定,從6月1日起職工建造住房費用全部自理,單位不再墊付和補助。

11月25日紅星二場成立第四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

11月27日紅星二場圍繞“艱苦奮鬥、墾屯戍邊、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精神,開展“弘揚兵團精神爭先創模”活動。

12月8日紅星二場通過自籌和集資方式經營地毯加工業,流動資金由哈密地區外貿公司墊支。

是年紅星二場給西山鄉、二堡鄉讓水150萬立方米以上,折合4.5萬元,代耕田地方麵讓利1.25萬元,免費為二堡鄉村民醫病送藥1000元。

全場4321畝棉花田,平均畝產皮棉比計劃70公斤提高0.28公斤,全場小麥比哈管局下達指標多收341.3噸,小麥單產達362.9公斤。畜牧業生產比1988年增加8.7萬元,成本比1988年增加12.3萬元,虧損3.6萬元。

1990年

2月4日紅星二場將食品廠正廠級幹部由營級降為副營級管理,副廠級幹部由副營級降為正連級管理。

2月紅星二場將原第一直屬農場番號更改為農業第八連,原第二直屬農場番號改為農業第九連,將麵粉廠番號改為糧棉加工廠。

5月紅星二場投資2萬元為二堡鄉打井2眼。

7月11日天山突降暴雨,五道溝山洪流量達38立方米/秒,衝垮紅星二場橋梁1座、渠道50米,園林隊18戶職工住宅遭受水災。次日,倒塌房屋8間,19間成了危房。瓜、菜、葡萄等農作物受災麵積達222.2畝,共計經濟損失達6萬元。

8月15日由哈管局黨委副書記阿不列孜·排祖拉主持,火箭農場與紅星二場雙方協商,同意將火石泉車站以南空閑沙包地劃撥約120畝給紅星二場使用,由紅星二場基建科測繪製圖,經雙方土管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後,再到哈管局土管處審批。

8月19日在自治區賽瓜會上,紅星二場西瓜“紅優二號”獲一等獎。12月紅星二場脫水菜廠在本場內部共收購洋蔥8500餘噸,基本滿足生產,從此結束到甘肅收購原料的局麵。全年產脫水洋蔥、甜椒799.44噸,占全國脫水菜出口量的40%。

是年紅星二場被兵團授予“弘揚兵團精神紅旗單位”稱號。

紅星二場農業承包職工兌現工資184.7萬元,比1989年增加51.5萬元,職工賬內平均收入達1824元。

1991年

2月7日紅星二場製定《承包經營責任製實施辦法》,共3章24條。

5月2日紅星二場完善修訂上年《政治工作目標管理辦法》,製定出1991年《政治工作目標管理實施辦法》,共8章25條,在全場執行。

5月28日紅星二場黨委決定成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

5月紅星二場投資6.03萬元為二堡鄉五村、七村打井2眼,設施配套,以解決村民用水難的問題。

6月28日紅星二場成立職工升級領導小組,對1986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的企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升級(學校、醫院職工不在這次升級範圍)。

7月10日紅星二場第一個五年普法任務完成,第二個五年普法規劃開始實施。

8月19日紅星二場成立教育科,統管全場各類教育及有關業務工作。

9月28日紅星二場成立業餘黨校。

10月11日紅星二場成立離退休職工管理委員會。

11月3日紅星二場製定《紅星二場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農場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共13章40條。

11月10日紅星二場撤銷林管站,成立林業工作站,具體負責全場的園林計劃、生產管理和林木采伐工作。

11月15日紅星二場調整連隊規模,將農科所部分承包工人和承包田交五連管理;將水利隊打井工作移交工程隊;將水利隊合並給八連;將水泥廠劃歸園林隊;將燒堿廠劃歸化工廠。

11月27日紅星二場提出團場升級實施計劃,“1992年達到三級團場目標,‘八五’時期末達到二級團場標準”。

12月紅星二場開展“質量、品種效益年”和“三創”競賽活動,超額完成當年各項承包指標,年終產生先進集體25個,先進生產者160名,優秀黨員25名。

是年全場棉花病蟲害成災麵積2400畝,絕收麵積750畝;堿災成災麵積2500畝,絕收麵積300畝。

1992年

2月23日紅星二場成立勞資科、建設辦公室、鄉鎮企業科、科學技術辦公室、組織科、宣傳科。

2月25日紅星二場對發展鄉鎮企業工作製定8條有關政策性的規定。

2月紅星二場舉辦由生產科牽頭組織種植能手巡回介紹經驗和生產科幹部下連隊講授農業知識的培訓活動,全場1400人參加了農業技術培訓。

3月1日紅星二場成立殘疾人事業領導小組。

3月17日紅星二場投資14萬元,在六連東邊興辦年產600萬塊紅磚的磚窯生產線。

3月28日紅星二場連接312國道、火箭農場的新公路工程開工,總計13.4公裏。

4月29日紅星二場組織全場基層幹部和機關幹部到紅星一場、四場參觀學習,在紅星二場建設與發展問題上,共提出33條建議和11項計劃。

5月8日紅星二場出台《房屋產權戶籍管理辦法》,共7章24條。

5月10日紅星二場幹部實行聘任製,任期均到1993年12月底止,全體機關幹部由場長重新聘任。對基層幹部農場管到連長(包括廠長、所、隊、站長、經理)、指導員(書記)和會計。

5月紅星二場三連投資5000元,二堡鄉七村出勞力共同修建一條600米的“民族團結路”,溝通連村之間的交通。

紅星二場給西山鄉讓水150萬立方,讓地300餘畝,並將一眼配套機井及線路、變壓器讓給該鄉。

由紅星二場水管所出資,與二堡鄉共同出機車和勞力修築800米的“民族團結路”。紅星二場自1988年以來,5年中為二堡鄉代耕土地麵積達3025個標準畝,維修機動車750台次,製作和維修農機具2500餘件。

6月16日紅星二場開展創建“標準化黨支部”活動。

6月哈密市委、市人民政府、人大、政協、紀委五套班子共14位領導人到紅星二場調研並指導工作。

9月9名湖南籍大中專畢業生到紅星二場工作。

10月22日紅星二場向哈密市人民政府立項報告,劃撥建庫用地,修建五道溝山前水庫,總庫容930萬立方米,占地980畝,計劃投資2500萬元。

10月紅星二場以合同形式招收新工人100人。

11月4日紅星二場燒堿廠更名為紅星二場堿廠,商店改為商業貿易公司。

11月紅星二場貸款9萬元興建的糧食倉庫竣工。該倉庫占地1720平方米、建築麵積360平方米。

12月15日紅星二場水利隊改名為農業十連。

是年脫水菜廠實現利潤超百萬元,成為紅星二場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紅星二場實現銷售收入3692萬元,創曆史最高記錄。

1993年

1月15日紅星二場實行簡政放權,對所屬公交商建企業隻管三件事:一是聘任廠長(經理),黨委委任黨支部書記;二是規定上繳經濟指標;三是保證固定資產增值,在經濟上隻有承包合同關係。

4月5日紅星二場投資13.3萬元擴建農貿市場,占地麵積2200平方米,建築麵積870平方米,棚架麵積500平方米。

4月紅星二場投資7.6萬元擴建供銷公司農藥倉庫,占地麵積1302平方米,建築麵積189.8平方米。

5月5日紅星二場根據哈管局黨委關於幹部管理權限下放的精神,經農場場長、政委共同提名決定聘任朱廣超為紅星二場副場長。

6月1日紅星二場投資25萬元建立番茄粉自動加工生產線。7日,投資150萬元建一座年產5000噸的飼料加工廠。

7月28日紅星二場遭受洪水襲擊,搶修主幹渠而停水15天,在灌水關鍵季節造成作物缺水,直接經濟損失25.2萬元。

9月15日紅星二場成立反腐敗領導小組。

9月25日紅星二場職工升級,凡在1988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的固定職工及勞動合同製職工可列入升級範圍(學校、醫院不列入此次升級範圍)。

9月紅星二場投資250萬元修建的2897平方米磚混辦公大樓竣工。

紅星二場對工商交建等單位實行“基數包幹,超收五五分成”,對農業單位仍實行財務上繳大包幹、超收歸職工的辦法。對生產單位不再實行工資保底、掛賬減免的辦法。對主要農產品實行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相結合的辦法。

紅星二場改善農業經營體製,要求逐步做到農業工人兩費自理,對那些實行兩費自理的工人,農場給予優惠政策予以鼓勵。鼓勵外來人員承包土地,打破企業內部職工與外來包地人員的身份界限。鼓勵職工自蓋住房,發展庭院經濟。

11月11日紅星二場成立農貿市場管理委員會。

是年紅星二場糧棉加工廠成為農場6個工業單位的第一大盈利廠。棉花豐收在全哈管局名列榜首。糧棉綜合加工銷售收入984萬元,較1992年增收219萬元。農場鼓勵職工個人自籌或合夥集資興辦個體經濟和私人企業,歡迎場外單位和個人來場辦工廠或開發第三產業,鼓勵機關人員向基層轉移,興辦經濟實體。

1994年

1月1日農場下達《紅星二場財務管理辦法》,共7章36條。

3月25日紅星二場投資95萬元建設一座6000頭(隻)的養殖場。

4月5日紅星二場召開第二屆“雙代會”,出席代表134人,特約代表11人。會議選舉第一屆職代會主席團和第二屆工會委員會,審議場長工作報告、1993年財務決算、1994年財務預算及生產計劃等。

5月13日紅星二場成立社會保險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