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層有機質含量0.5%~2.32%。含氮0.033%~0.110%;含磷0.140%~0.132%;速效氮14ppm~53ppm;速效磷0ppm~12ppm;表層總鹽0.171%~4.796%。土壤結構呈塊狀和片狀,保水保肥能力中等。
在土地利用上,疏通排水係統,降低地下水位,以防止返堿;采取增施有機肥料,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肥田措施以及平整土地,加強耕作質量,加深耕層深度,以增強保水保肥能力。
4.鹽土
鹽土分布較廣,扇地、扇緣、衝積-洪積平原均有分布。但以衝積-洪積平原分布麵積最大。
鹽土可分為5個亞類、6個土屬、10個土種。土體顏色灰棕色和黃棕色。
鹽土土層較淺,部分較深。大部分土壤中以氯化物、硫酸鹽為主。衝積-洪積平原下遊和場部以南部分地區,部分以氯化物、硫酸鹽為主,六連和原一連以蘇打鹽為主。地表呈現不同程度的白色鹽霜或鹽結殼、鹽結盤,鹽堿嚴重地段土粒分散,物理性狀差,結構不良。
鹽土耕層有機質含量0.65%~2.20%;含氮0.06%~0.21%;含磷0.08%~0.22%;速效氮11ppm~44ppm;速效磷24ppm~97ppm;總鹽5.681%~18.164%。土壤結構為鹽結皮,粉粒,粒塊狀,保水保肥能力較差。
在土壤利用上,加強耕地鹽漬化和鹽土的改良,疏通排水係統,發揮機井排灌效力,降低了地下水位。合理施肥,增施磷素肥料,協調氮磷比例。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以改善耕層理化性質。合理灌溉,嚴防地積水,上水均勻,以防止鹽分上升地表。蘇打鹽土改良措施是加深排水係統,深耕曝曬,熟化土壤,增施有機肥料、風化煤、石膏等。南部荒漠地改良采取有計劃配套渠係、灌排結合,因地製宜,在不宜發展農業的地區打井取水,種草放牧,建立人工草場,發展畜牧業。
5.風沙土
風沙土主要分布在扇形中上部,即紅星二渠以東、渠首25公裏以南,312國道兩側和園藝二連、園藝三連。
風沙土土壤可分為2個亞類,2個土層,2個土種。土體顏色為灰色和棕色,1米以下為灰棕色。
風沙土為緊沙、粉沙壤並夾有礫石戈壁,自然肥力低,宜發展果園和林地。
風沙土耕層有機質含量0.17%;含氮0.11%;含磷0.13%;有效氮19ppm;有效磷2ppm;總鹽0.286%~0.480%。pH值7.5.風沙土耕性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較差。
在土地利用上,采取積極開發,擴大灌溉,造林園地,防風固沙,發展園林。
(二)現有耕地的質地、有機質、肥力、鹽分情況
1.質地
全場耕地質地沙粘不均,分布複雜,但以輕壤土和中壤土為多,占34.96%和26.33%。粘壤土占14.98%,重壤土9.26%,沙壤土占7.98%,輕粘土3.5%,沙土占3%。
2.有機質
按國家標準級別區分,無一級和六級。二級(含量為3%~4%),占6.44%;三級(含量2%~3%),占38.21%;四級(含量1%~2%),占51.32%;五級(含量0.6%~1%),占4.02%。
3.速效氮
無一、二、三級。四級(60ppm~90ppm),占14.39%;五級(30ppm~60ppm),占74.05%;六級(少於30ppm),占11.5%。
4.速效磷
無一級和六級。二級(5ppm~10ppm),占20.83%;五級(3ppm~5ppm),占21.09%。
5.總鹽量
總鹽量0.8%的耕地占50.3%;總鹽量0.8%~1%的耕地占13.19%;總鹽量1%~1.5%的耕地占29.07%;總鹽量1.5%~2%的耕地占7.26%。部分棄耕地含鹽量大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