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植物保護(1 / 2)

一 植保隊伍建設

50~60年代,紅星二場對場、站、連都設有專職的植保人員,到80年代有植保人員12人。90年代,農場為了不斷提高他們的科技水平,給每個植保人員訂了《新疆農墾科技》、《新疆農業科技》、《農村科技》等雜誌。不定期邀請石河子農業大學教授、兵團植保專家、師科委、師農技推廣中心的科研人員到農場授課,指導工作,提高植保隊伍的素質。1996年底,農場製訂了《農業技術人員管理及考核辦法》,對植保人員進行規範化管理。同時,不斷引進人才,充實植保隊伍,到2001年底,全場各連都配備有植保技術員,從事農業植保工作。農場先後舉辦4期農業植保學習班,再由植保員給農業工人傳授植保知識,一共舉辦24期,傳授1600人次,從而提高了農場職工整體農業科技素質。

二 主要農作物病害防治

(一)小麥

1.黑穗病

常見的有先腥黑穗病,網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感染病毒大多在盛花期到子房膨大階段,此種病在80年代小麥常見發生。防治措施:(1)實行輪作;(2)選用抗病品種;(3)選用無病種子;(4)嚴格檢疫;(5)采用粉鏽寧、羥鏽寧、五氯硝基苯拌種。

2.小麥鏽病

小麥鏽病有條鏽、葉鏽和稈鏽,以條鏽為主。其病斑發生在莖、葉鞘、穎殼、麥芒上。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采用不同耕作措施,如合理灌水、氮肥施入量要控製;(3)在發病初期噴灑粉鏽寧。

3.白粉病

白粉病發生在小麥莖、葉、穗等器官上,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耕作栽培措施,麥收後及時深翻,防止整體過大和發生倒伏現象,合理調配氮、磷比例;(3)藥劑防治:用粉鏽寧、羥鏽寧拌種。在病害流行期噴灑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及粉鏽寧。

(二)玉米

瘤黑粉病:這是危害玉米的重要病害,玉米感染病毒後不結子粒或植株死亡。防治措施:(1)病瘤未破裂及時摘除深埋防止再傳染,收獲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秋季深中耕輪作2~3年;(2)在抽穗期適當增加磷、鉀肥,勿受旱,同時又要避免田間濕度太大;(3)藥劑防治:用菲西昆、萎鏽靈粉劑拌種,苗期用波爾多液噴灑保護。

(三)棉花

1.棉苗立枯病

發生在棉花發芽破土出苗期,由於低溫多雨得病枯萎死亡。防治措施:(1)精選良種,增強棉苗的抗逆性;(2)輪作倒茬;(3)注意天氣變化掌握最佳播期;(4)藥劑處理用敵克鬆、多菌靈、敵唑酮進行拌種。

2.黃萎病

苗期偶有發生,現蕾以後大量發生黃萎病,7~8月開花結鈴期可達到高峰。防治措施:(1)加強植物檢疫確保無病區;(2)選育抗病品種;(3)輪作倒茬,清潔田園;(4)種子脫絨後可用抗菌劑402藥劑浸種30分鍾或用多菌靈拌種,棉花生育期用PPO-A噴施棉花4~5次,每次間隔10~15天,可有效推遲發病高峰20天左右。(5)用棉枯淨殺菌劑30~50克/畝葉麵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