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紅星二場實施“四三三七五”綠色工程計劃。其內容:“四”,即條田林網化、道路林蔭化、居民點綠化、廠校花香化;“三”,即三條主幹道,場部到水管所道路林、場部到六連道路林、四連至一連道路林;“三”,三條主幹林,三支新支渠防護林、西二支新支渠防護林、一連西邊界防護林;“七”,即七個居民綠化區,一連居民綠化區、三連居民綠化區、五連脫水廠居民綠化區、七連居民綠化區、機一隊居民綠化區、機二隊居民綠化區、農科所機關居民綠化區;“五”,即五個廠(校)綠化點,子女校園綠化點、脫水廠內綠化點、糧棉加工廠內綠化點、化工廠內綠化點、場直機關綠化點。

當年5~7月,農場開始展開造林的準備工作,機車推土、打埂、平地、打井、架線安裝電機、抽水治堿。綠色工程要達到的要求:一是規模大,全場人人種樹,實現林網化;二是質量好,土地的小畦平整園田化,寬窄行定植,樹苗中高邊低,橫豎成行,栽樹要一埋、二踩、三提苗;三是地塊管理責任落實。

1991年實現林網化,是各單位領導任期目標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此項工程當年底基本完成。1992~1996年每年造林麵積分別達到1330畝、697畝、765畝、642畝、259畝。1997年3月,農場庭院果園改建402畝,定植2.2萬株。第一開發區造防護林150畝,栽樹7萬株。1998年,紅星二場實現林地總麵積4830畝。1999年植樹造林300畝。2000年營造防護林170畝,植樹14萬株,成活率為65%,條田林網化麵積達到耕地麵積的16%,林木覆蓋率為5%。2001年造林105畝。

附:1985年紅星二場林業生產任務及管理暫行辦法

(一)任務:造林2350畝,育苗70畝,種葡萄235畝。

(二)政策和措施:

1.零星植樹、庭院植樹、房前屋後植樹、家庭林場植樹:實行(1)誰種誰有;(2)成本自付;(3)農場以經濟扶持。

2.大麵積農田防護林、棄耕地林、新墾荒地林、退耕還林一律實行個人承包,責任到人。定管理程序,定管理報酬。庭院自用地栽樹,個人管理,自栽自有。

3.樹苗栽植後分片到戶,個人承包。

4.對原有林木的管理資金仍實行管理撥款,每人1000元/年。

5.林業生產必須同財務掛鉤,造林育林完不成,按全年總任務完不成對待,不能評優,不能得獎,並按比例扣發工資、獎金。

6.紅星二場境內的所有公私林木的采伐權均由農場掌握,其私人林木采伐必須上報備案,經農場發給采伐證,憑證采伐。違者從嚴處罰。

7.各級領導和承包者都必須加強對林木的栽培管理和看護管理,力爭包栽包活,茁壯成長。如有丟失老樹按價賠償,丟失新幼林樹木加倍罰款。

8.全場所有林木必須建立林木合同檔案以明確權屬和責任,一切林木經濟糾紛均憑合同規定辦理。

(二)農田防護林

1954年開始造林,分為基幹林帶、主林帶、條田防護林。沿東幹渠南側二支渠、三支渠內側,栽一條寬23米、長2400米的基幹林帶;沿東一支東側二、三、四、五、六鬥渠內側栽植寬11米、長1200米防風林帶,以作物生長季節的風向,決定防護林帶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