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場初期到60年代,紅星二場有大片未開墾荒地,由於地下水位高,生長著茂盛的牧草,適宜發展畜牧業。各農業單位為了改良土壤,采取輪作的辦法種植紫花苜蓿、甜菜,並將玉米稈、麥草等進行儲備,以供牲畜越冬。同時,夏秋季節發動群眾利用業餘時間打草,以供役用牲畜夜間喂養。每年農場收獲季節按役用牲畜每天1.5公斤,生產母羊0.5公斤。儲備足夠的高粱、玉米等粉碎精飼料,供牲畜補食增膘。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耕地麵積的擴大,農場周邊單位的發展,草區荒地減少,給畜牧業的發展帶來許多困難。農場麵對新的情況,提出把放牧和圈飼二者結合起來,夏秋季節條田的地頭、渠埂、荒地適當放牧。秋冬季節在棉花收獲完畢後,留下幾千畝棉稈不秋翻,專門留作牲畜越冬放牧,待來年春翻後播種。1992年秋,全場4000畝棉稈未秋翻,專門留下供牲畜越冬放牧飼用。
為安排好牲畜的越冬度春工作,農場把草料的貯備作為防災保畜的一項重要措施,夏秋季節發動群眾打野草貯備冬用。
在破除舊的傳統的飼養方式向科學化的飼養方法轉變方麵,農場重點抓好常規技術飼養管理,推廣草料加工調製新技術,以提高草料利用率為目標,實行規範化管理,標準化投放。對羊群采用暖季放牧,冷季圈飼,並根據羊群的膘情以及生產發育不均衡來確定營養標準,進行飼料搭配喂養,並根據頭號群的膘情以及生長發育不均衡,確定營養標準進行飼料搭配喂養。首先把各種作物秸稈混合粉碎,用溫鹽水拌勻,堆放發酵,然後加配飼料,分早、中、晚三次按時槽喂。對弱小缺奶及產前產後的母羊,分群、分圈單獨喂養。特別對仔畜,加強護理,提早放養,促進生長發育一致,增加斷奶體重。
1995年6月,農場投資150萬元建成1座年產5000噸的飼料加工廠,滿足農場及周邊地區養殖業發展的需求。2001年全場各種飼草貯備為325萬公斤,其中苜蓿幹草3萬公斤;野草43萬公斤;秸稈279萬公斤;精料貯備總數243萬公斤。全民貯備各種飼草142萬公斤,其中苜蓿幹草2萬公斤;野草25萬公斤;秸稈115萬公斤。全民貯備精料總數62萬公斤,其中玉米38萬公斤;麩皮15萬公斤,油渣9萬公斤。
2002年,農場出台新的優惠政策:農業連隊必須扶持3戶以上的養殖大戶。飼草料按各單位耕種麵積的7%種植。對低於棉花盈虧平衡點以下的地可按每10隻羊劃1畝飼料地。養殖大戶在棄耕地,新開荒地種植飼草料,每畝補貼20元。購本場加工廠生產的飼料每噸補貼20元。養殖大戶免費劃地建圈舍和飼草青貯池,實行公助私建,每青貯1立方米飼草補貼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