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至80年代初,農場畜牧業主要是公養公有製度。
1983年11月12日,紅星二場畜牧業實行作價承包和作價到戶,實行連隊超產超盈,其利潤部分按“五一四”分成(即50%上繳農場,10%連隊留成,40%給職工)。
1985年,紅星二場各種形式責任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畜牧業全部實行作價承包到戶。
1989年,紅星二場庭院自營經濟發展較快,家庭養豬10頭以上的有15戶,養羊30隻以上的78戶,養雞200隻以上的18戶。
農場建立和完善畜群承包經營責任製,各類畜群實行“八定”、“五統”的承包方式。“八定”,即定人、定畜、定年齡、定頭隻、定體重、定圈舍、定指標、定成本。“五統”,即統一領導、統一配種、統一整群、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核算。
1993年,紅星二場深化獸醫站內部改革,進一步完善獸醫目標管理責任製,走綜合辦站的新路子。對獸醫全麵推行“以連分片,以群定點”的“八包”目標管理責任製,除了完成師、站指令的防、檢、驅、治任務外,平時還應參與綿羊人工授精、產羔育羔、去勢斷尾、飼養管理、填寫各種報表、技術推廣等項工作。畜牧獸醫站應采取綜合辦站,走“小機構,大服務”的路子,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實行“經費包幹,差額撥款,創收自留”的辦法。改革獸醫的單一防治成為綜合性技術服務。開辦項目有:市場畜禽肉食衛生檢疫;畜產品及羊毛購銷業務;獸醫門診;獸醫藥品器械采購供應;養殖業中的牛、羊、豬育肥等項目服務,以積累資金把獸醫站辦成一個經濟實體。
2001年,為了加快畜牧業的發展,扶植家庭養殖,建立養殖小區4個,園藝一連圈舍用地100畝,園藝二連圈舍用地100畝,七連用荒地400畝,八連圈舍用地50畝。入住養殖小區的養殖戶已達19戶。建設標準化棚圈600平方米。給92戶發放庭院養殖貼息貸款70萬元,購回綿羊1224隻,牛170隻,奶山羊120隻,奶牛1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