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工副業概況(2 / 2)

1989年3月,農場為了實現“工業產值上千萬、利潤一百萬元”的奮鬥目標,開展以廠為單位創高產、高利潤的競賽活動。1992年,脫水菜廠利潤突破100萬元。

1990年,紅星二場第一輪場長承包經營結束時,工副業和鄉鎮企業取得較快發展,初步形成以食品加工和化工生產為龍頭,以建材、飼料生產為後備的工副業體係。全場工副業總產值達到1513萬元,占當年生產總值的53%。

1992~1993年,農場先後成立鄉鎮企業科和鄉鎮企業經銷公司,對發展鄉鎮企業做出8條有關政策規定,以促進全場工副業發展。

隨著吐哈油田基地在哈密建設,1992年農場投資14萬元在六連附近興建年產600萬塊紅磚輪窯生產線。1993年投資35萬元擴建年產1000萬紅磚生產線;投資80萬元建成年產5000噸飼料加工廠,由於市場不佳,效益較差。

1992年,紅星二場製定二、三產業發展目標與方針,即“八五”計劃後三年到“九五”計劃期間,也就是從1993~2000年,農場在鞏固和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重點加快二、三產業發展。到20世紀末,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為16.39%,達到1938萬元。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為20%,達到500萬元。

1995~1997年,市場出現疲軟。硫化堿成本提高,售價減低,銷路不暢,效益較差,化工廠於1997年停產。此後,水泥廠和石灰生產也相繼停產。

新東食品廠從1998年產品受國際市場影響,價格降低,銷路不景氣。1999年,脫水菜不好銷售走向低穀。2000~2001年,脫水菜產品大量積壓,連續兩年虧損。

糧棉加工廠緊緊依托農產品加工,至2001年一直平穩發展,成為農場支柱工業。2000~2001年由於棉花價格大幅下調,糧油副食市場競爭激烈,效益有所下降。

種子加工廠自1998年建成投產以後,效益較好,是紅星二場的另一支柱工業企業。

紅星二場曆年主要工副業產品產量統計。

綜觀紅星二場工副業發展曆史,20世紀50~60年代是起步打基礎時期,70~80年代是發展時期,改革開放20年是大發展時期。1998~2001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一部分中小企業倒閉,中國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部分產業包括農副產品受到衝擊,市場競爭激烈。賴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體的農場鄉鎮企業,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將經受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