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工副業概況(1 / 2)

紅星二場工業、副業和礦產業,統稱工副業。從1953年以來的近50年時間,紅星二場工副業曆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職工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走過了迂回曲折的發展道路,如今工副業成為農場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

1953年3月,四十七團成立被服廠、鞋廠、磨麵房、鐵木工組。

50年代初期,農場主要從事糧油等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全團戰士生活需要。

1958年“大躍進”時期,農場組建副業隊。開始支起一口大鍋用甜菜熬糖,經過十幾次失敗,熬出二三公斤黃沙糖向八一建軍節獻禮。後來在一棟舊房子裏成立了熬糖、磨麵、榨油、補鞋等幾個作坊。磨麵是馬拉石磨,榨油使用木質榨油機。

1959年,紅星二場開始采挖土堿和芒硝,發展化工業。到1963年,累計開挖53萬多立方米的芒硝和土堿。接著又興辦原料加工業項目,土堿提純、雲母加工、石灰石燒製、製革等。1970年,哈管處將頭堡硝地、雅爾礦、石灰廠劃歸紅星二場(二一四團)經營。紅星二場投資5.2萬元建起硫化堿廠(九連),當年6月投產,生產硫化堿241.4噸,盈利5.6萬元。紅星二場芒硝、土堿資源豐富,硫化堿生產在原來的基礎上於1971年建成日產4.5噸硫化堿反射爐一座。1981年又建成硫化堿大爐一座。

1975年6月,紅星二場在頭堡建成一座水泥廠。

70年代,紅星二場工副業生產項目有:硫化堿、芒硝、石灰、水泥、食鹽、麵粉、榨油、釀酒、做醋、副食品、鐵木工等。

1981年3月,農場投資45萬元興建啤酒花烘幹樓,兩年後由於產品滯銷而停產(後轉產脫水菜)。

1982年,兵團哈管局恢複,紅星二場為兵團哈管局下屬單位,並成立工交科。當時農場的工交商建各行業推行了承包經營責任製,大大增強了工業企業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尤其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農場工副業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4月,年產50噸的“紅星大曲”白酒在兵團展銷會被評為優質酒。

1984年5月,成立脫水菜廠,9月份開工生產,以洋蔥等作原料,切片烘幹脫水後出口外銷。通過幾年的引進、聯營、擴建,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一時成為西北最大的脫水菜廠。最高年產量曾經達到1000多噸,經營利潤上百萬元。

1985年,農場采取國家信貸,農場籌資,以資代勞等方式,集資108.9萬元,利用聯合與承包等形式,新建元明粉(無水硫酸鈉)廠、純堿廠、紙箱廠、酒廠等,擴建脫水廠和水泥廠。

1987年,紅星二場通過自籌和集資,經營地毯編織。同時化工廠組建了分廠燒堿廠,開發純堿和元明粉生產。地毯廠於1994年經營不利而停產。純堿廠和元明粉廠也相繼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