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農業單位工人實行大包幹經濟責任製,全場參加農牧業承包的人數為1255人,他們的等級工資記入個人檔案,稱為檔案工資。農場對他們實行財務大包幹的純收益分配辦法。工交商建單位大部分實行計件工資、崗位工資。學校、醫院仍實行等級工資製。
1984年,紅星二場發展家庭農場,“承包專業戶”其工資報酬多少,完全取決於農產品產量及生產成本的高低。
1986年,國家進行工資改革,從1985年10月1日起執行,參加工資改革人數為2472人,其中轉正定級人員152人,月增工資總額為4713.08元,人均月增工資31.01元;套改工資人員2320人,月增工資總額為57791.20元,人均月增工資24.91元,其中升一級人員2302人,月增工資總額為35773.08元,人均月增工資15.54元。年末,職工人數2747人,年均工資1295.23元。
1988年,每人平均升半級工資,是根據兵團轉發《關於1986年適當解決企業工資問題的通知》進行的,調資人數607人,月增工資總額5256.62元,人均增資8.66元。新工資從1988年1月起執行。1988年年末職工人數2604人,職工檔案工資年均1215.01元,實際職工平均年收入1245.55元。
1990年,國家進行工資普調,參加調資職工人數2274人,月增資總額34860.42元,人均月增資15.33元。新工資從1990年7月執行。1990年年末職工人數為2536人,職工檔案工資年均收入1730.91元,實際職工年均收入為1924.68元。
1994年,根據國家勞動部、自治區勞動廳和兵團計財委、經委、兵計財發[1994]137號文《關於深化企業改革,適當解決部分企業工資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根據哈管局勞動處統一安排,企業職工每人升三級半工資,全場參加調資人數為1818人,月增工資總額119369.88元,人均月增工資65.66元。1994年全場職工年末人數2260人(含外來合同工381人),職均年檔案工資3929.94元,現行工資549人,年平均工資2963.57元。承包職工2092人,承包職工年均收入為5294.10元。
1997年,根據國家勞動部和自治區勞動廳有關政策及哈管局勞動處統一安排企業單位的職工由企職一、二、三類,幹部由企幹一、二、三類套改成技能工資,參加工資套改職工1784人,月增工資總額193528.32元,人均月增工資108.48元。
1997年年末,職工人數2164人,其中承包職工1631人,職工平均檔案工資3465.01元,現行工資852人,年收入5610.32元,職工平均年收入6505元,承包職工年平均收入7253.22元。
1999年,根據國家和兵團勞動局的有關文件精神,對技能工資進行調整,農場由原來執行的技能工資三類調整到五類標準執行。再根據技能工資在5~13級的晉升三級工資,技能工資在14~20級的晉升三級工資,技能工資在21級以上的晉升一級工資。這次參加調整職工人數1854人,月增工資總額246711.78元,人均月增工資133.07元。
1999年年末,職工人數2248人,職工年均收入3530元,職工平均檔案工資3327.2元。
2001年年末,職工總人數1868人,職工檔案工資5409.59元,職工年均收入6829元。
1984~2001年,農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和大包幹的經濟責任製,實行純收益分配,工商建單位工人實行計件工資製。
工人的技能等級工資作為檔案工資。農業生產連隊、工、交、建、商單位的正、副職領導及會計實行職務工資,若技能工資高於職務工資的仍按技能工資執行。機關全體人員一律執行技能工資,農場正職、副職領導幹部從1996年開始執行師(局)下達的職務工資標準。
二 文教衛生係統的工資調整與改革
1981年,農場文教衛生係統調整一次工資,原則每人升一級工資。
1985年底以前,農場文教衛生係統執行國家行政級工資,工資改革與調整和企業工資改革與調整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