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場長經營承包責任製的三個條例:
1.場長工作條例
場長對農場的生產指揮和經營管理統一領導,全麵負責。
2.黨委工作條例
為實現農場總任務、總目標服務,圍繞生產經營和經濟體製改革的實際開展工作,建設兩個文明,保證場長目標責任製的實施,推動和促進生產經營及各項任務的完成。
3.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保障與發揮工會組織和職工代表在審議農場重大決策,監督行政領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麵的權力和作用。
場長在任期內必須做到:堅持社會主義大農業的方向;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的總方針;堅持兼顧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利益;堅持惟才是舉,任人惟賢的幹部路線;堅持遵守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充分發揮農場的規模、技術和勞動效益。
實行經營承包責任製必須做到“四不變”、“四改革”、“十配套”。“四不變”,即全民所有製性質不變;土地承包30年不變;農業承包指標3年不變;職工身份及應享受的勞保福利不變。“四改革”,即改革人事管理體製,領導幹部實行選舉或招聘任期製,一般幹部實行聘任製,職工實行合同製;改革分配製度,實行按勞付酬和權責製掛鉤的分配形式;改革計劃管理體製,減少指令性指標,增加指導性指標;改革單一行政科室為行政經濟合一的機構,生產經營科室既管生產經營又承擔經濟責任。“十配套”,即農業承包的配套改革;水電管理的配套改革;農機管理的配套改革;園林承包的配套改革;畜牧業承包的配套改革;工副業管理的配套改革;資金管理的配套改革;供銷工作配套改革;人事管理的配套改革;基建管理的配套改革。
大田承包實行“聯戶農場分戶承包”,“大田承包分戶管理”、“大田承包固定,連隊統一倒茬”,人員緊缺用換工,輸出或發展二、三產業。承包形式和分配方法由農業連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職工的承受能力,自定方案,農場不作統一規定,但不論何種形式必須保證農場下達給單位的各項任務的完成,職工收入不得低於職工檔案工資水平。
連隊(工廠)正職幹部工資低於150元的補足150元,副職幹部工資低於130元的補足130元,不另計其他補貼;機關幹部仍然執行固定工資製。全場幹部及產量計件工資人員,平時隻發工資的70%,30%作為浮動工資,待單位完成生產財務指標後,再補發。
1988年,職工平均年收入1245.55元,比1987年的檔案工資1217元增收2.3%。
1989年,職工平均年收入1700元,比1988年檔案工資1215.01元增收39.9%。
1990年,職工平均年收入1924.68元,比1989年的檔案工資1738.91元增收10.68%。
根據國務院批轉體改委《關於在治理整頓中深化企業改革,強化企業管理意見的通知》和兵團哈管局第二輪承包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農場實際,堅持和完善承包經營責任製的指導方針是“穩定政策,興利除弊,分類指導,多作貢獻”。穩定政策,保持企業改革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穩定承包者隊伍,做好承包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針對第一輪承包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措施,充分發揮承包製的潛力;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兼顧農場、連隊、職工三者利益,提倡奉獻精神,為國家多做貢獻。
農場實行支部政治核心和行政領導為生產經營中心的集團承包。承包期限為五年,農業計劃保持基本穩定。農場根據每年社會需求,產品價格及水土變化保持大穩定小調整。上繳辦法實行種什麼作物上繳什麼利費標準的“浮動大包幹”辦法。即指標是隨著作物而浮動,土地級差按3年小麥平均畝產來測產,以小麥作物標準產量加上作物係數來計算上繳金額。經濟收入隻要給農場繳夠,連隊留足,剩下就是職工的。大包幹性質不能變,按作物上繳的辦法也不變。職工上繳勞保金450元,福利金250元,場管理費200元,養地費每畝5元(養地後農場返還投入成本)。外來工繳納管理費300元,農業工人分擔管理費實行人地各半的計算方法。連長(廠長)月工資不足180元、副職人員月工資不足160元的補齊上述標準,年終任務完成後工資補齊,並按規定計發獎金;完不成任務的不補工資,也不計獎。男職工55歲以上、女職工45歲以上承包有一定困難、勞力差而減收,每人每年由場補助250元。
1996年3月,紅星二場又與哈管局續簽了1996~2000年第三輪承包合同,其場長承包目標完成情況,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和江澤民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全麵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農場黨委確定了貫徹落實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十項舉措:(1)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民主科學決策,製定完善兩個文明建設的計劃和今後措施;(3)認真總結兩個文明建設的正反方麵的經驗,為今後工作提供參照借鑒依據;(4)做好決算兌現工作中的政治工作,穩定職工隊伍;(5)做好扶貧工作,保證歉收、特情職工生產、生活;(6)開展“科技之冬”活動,認真組織學習“決議”,學文化,學技術,學業務的群眾學習運動;(7)以法製為武器搞好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維護大局穩定;(8)繁榮職工業餘文化生活,積極籌辦“紅星之春”文化節;(9)創建優美環境,塑造良好形象,促進文明進步;(10)以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動力,組織好備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