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產業結構調整(2 / 3)

三 產業結構調整

20世紀60年代以前,農場經濟以農牧業經濟為主。70年代以後,工業建築業逐步開始發展。90年代,第三產業發展。1990年,社會總產值288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184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41%,第二產業1609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56%,第三產業87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3%。1996年以後,隨著自治區“一白一黑(棉花和石油)”戰略的實施,農場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特別是棉花價格上升,使農場棉花生產發展迅猛。到2001年發展葡萄4500畝。

2001年,農場實現社會總產值1255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6506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52%;第二產業3039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24%;第三產業3008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24%。

紅星二場曆年社會總產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四 所有製結構

(一)全民所有製

紅星二場是在部隊軍墾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1953年大規模的開荒造田,建設軍墾農場,直到1955年9月部隊實行工資製,軍墾農場從國有農場開始過渡,由部隊生產轉變為企業生產,農場土地及生產資料全部屬國家所有,生產經營實行高度的計劃經濟。1984年以後,國家實行經濟體製改革,逐步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農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但生產資料仍屬於全民所有,職工身份不變,政治待遇不變,福利待遇與原兵團福利待遇相似,職工隻是在工資分配方式上進行了改革,農場仍屬全民所有製企業。

(二)個體經濟

1962~1963年,農場貫徹中央精簡職工的精神,精簡了部分女職工,加之農場職工在內地的家屬不斷遷至農場,紅星二場閑散勞動力逐漸增多。1966年,毛澤東主席“五七”指示發表以後,農場為解決家屬生活困難,讓他們走“五七”道路。農場抽調一名連長在七連地區組織了“五七”連,組織他們燒紅磚、打井、開荒、種植。基層連隊根據單位具體情況,分別組織一些閑散勞力從事縫紉、理發等手工勞動,形成了最早的個體經濟和集體經濟。據統計,當時參加“五七”生產的有286人。

70年代,受“割資本主義的尾巴”等左的思潮影響,紅星二場個體經濟發展緩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83~1984年,紅星二場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廢除了大鍋飯和工資製,推行了大包幹責任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扇門”一齊開放,全場職工勤勞致富爭當萬元戶的幹勁很大。1984年,兵團黨委發出“一主兩翼”(以大田承包為主興辦職工家庭農場,以開發性家庭農場和庭院經濟為兩翼)的致富政策。1985年,紅星二場的場、連兩級“庭院經濟領導小組”成立。農場給職工發展庭院經濟劃地,戶均劃分兩地(宅基地和自用地)1~2畝,大力支持職工加速改舊房建新房,出資66萬元用於庭院經濟基本建設;落實了“四不政策”,即庭院產品不納稅,不繳利費,不衝頂掛賬,不計入承包收入;場獸醫站分片劃區,深入養殖戶保證畜禽病害防疫治療;對庭院生產所需水電農機物資,保證供應,與大田同等價格;鼓勵職工家屬自費開墾小片荒地;為開發性家庭農場提供貸款擔保,4年不收費,5年少收費。例如,1993年對五連職工祁賀新擴建大棚生產,場裏及時派他外出參觀學習,又擔保他貸款13萬元,劃給25畝土地,建大棚36個,雇工12人,當時成為致富典型。

紅星二場庭院自營經濟經過10年發展,1994年統計,全場共有1653戶7038人從事個體經營,有687戶農場劃給兩用地,計887畝,再加上職工家屬開墾小片荒地1197畝,私營土地共計2084畝,有63%的常住戶經營庭院種植業。私有林67170株,其中果樹15803株。私養畜禽總數23748頭(隻)。10年中,職工自籌資金450萬元,修建新房8萬多平方米。購置糧油加工機械,開辦各類商飲服務店鋪和加工作坊105家。此外,個人投資510多萬元購置農業機械和各種運輸車輛177台(輛),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機127台,各類汽車50輛,從事長途貨運、短途客運、農田運輸、承包農田作業和基本建設工程,促進了農場公平競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庭院經濟種植業占全場整體規模的5.15%;養殖業占全場的60%;商飲服務業占全場的3/4以上;交通運輸業占全場的8/9;庭院經濟總產值占全場總產值的15%。全場發展庭院自營經濟,“開發五小”(小菜園、小果園、小養殖場、小商店、小作坊),已經粗具規模,行行都有帶頭人,呈現勞動生產率高、土地報酬率高、投入產出率高的“三高景象”。五連劉東林購置推土機、運貨車、摩托車各一輛,開荒120畝,建立家庭農場。八連退休工人縱兆順養羊150隻,年收入2萬元。脫水菜廠職工齊國凡自辦酒廠,用酒糟養雞1000多隻,養豬8頭,年收入2萬多元。全場有養雞大戶(100隻以上)30戶,養豬大戶(10頭以上)33戶,養羊戶18家3500隻,大棚溫室27戶。1994年全場個體種植業產值140萬元,養殖業產值120萬元,運輸業產值290萬元,基本接近“六三二”計劃(產值600萬元,純收入300萬元,戶均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