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黨員發展

十六師四十七團黨委在解放戰爭時期,很重視發展黨員工作。

1949年通過整軍運動、訴苦教育、火線入黨,把那些在戰場上勇敢殺敵、衝鋒在前的官兵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的戰鬥力。1950年,四十七團進疆後全團擁有1054名黨員,占全團總人數2139人的49.3%。1951年因工作的需要調出黨員236人,全團還有734名黨員,占全團1713名指戰員的42.8%,黨員所占的比例比較高。1951年,為落實中央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團黨委提出“積極而又慎重”發展黨員的方針,團場建立起一個“同情組”的組織,25歲以上的人入黨必須經過先加入“同情組”這一個程序,加入“同情組”一年以上可直接轉為預備黨員。25歲以下入黨必須從優秀青年團員中發展黨員。1952~1956年吸收的黨員比較少。1955年底隻有408名黨員。1957年反右鬥爭後,對非貧下中農出身的知識分子,尤其是舊知識分子入黨就更難。

1957~1966年,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要求發展黨員。196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紅星二場黨的各級組織處於癱瘓、半癱瘓狀態,許多黨員被停止了黨內組織生活。紅星二場臨時黨委於1968年12月16日開始“整黨”,以人劃線,進行“吐故納新”突擊入黨,把那些老革命、老黨員、立場堅定、堅持黨性原則的同誌視為“隻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不起作用”的黨員,進行“吐故”,於次年1月25日整黨結束。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肯定中國知識分子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在4月22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1978年12月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從此重視從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工作。

2001年,全場黨員總數524人,其中女黨員76人,少數民族黨員11人。年齡結構為25歲以下21人,26~30歲124人,31~45歲62人,46~54歲168人,60歲以上149人。文化結構為大學本科5人,大專48人,中專67人,高中98人,初中187人,小學95人,文盲24人。

紅星二場曆年黨員的年齡、文化程度、入黨時間、性別、族別、行業分布等結構組成情況。

二 黨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