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發展時期
1958年,紅星二場在黨中央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指引下,在吃糧定量低,用“瓜菜代”的困難時期,於1960年集中使用拖拉機開發出北戈壁灘3.4萬畝,因水源匱乏,隻留了1000畝果園,繼續生產。當年糧食自給,經濟收入較高,上繳利潤200萬元。
1963~1965年,全國掀起學習毛澤東著作高潮。農場規定黨委、機關、連隊幹部每周停工一天學《毛澤東選集》,重點學習“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要做到雷打不動,到年終評選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並召開表彰大會。同時提倡學習解放軍,開展“五好連隊”(政治思想好、生產工作好、“三八”作風好、生活管理好、擁政愛民好)、“五好職工”(政治思想好、生產勞動好、愛護公物好、遵守紀律好、團結互助好)、“五好家庭”(思想學習好、生產勞動好、勤儉持家好、家庭和睦好、鄰裏關係好)活動。
1964~1976年,開展農業學大寨。場黨委號召“學大寨人,走大寨路,先治坡,後治窩”的先進經驗。要求“男學陳永貴,女學郭鳳蓮,遠學大寨,近學六連”。六連是農場作為學大寨的先進典型。1968年派了兩批幹部到大寨參觀。同時宣傳學習解放軍“三八”作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三)撥亂反正時期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後,紅星二場黨委發動群眾揭批“四人幫”反革命罪行。全場辦學習班43期(各連隊都舉辦),參加人數817人次,召開大小批判會769次,發言人數7808人次。寫批判稿件6987篇。通過撥亂反正,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恢複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
(四)改革開放時期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是共產黨曆史上又一個新的裏程碑。會議指出:全會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麵,全麵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錯誤觀點、錯誤方針,肯定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全會確定“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做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上來和實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針和政策。紅星二場黨委認真學習、貫徹、宣傳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消除了職工中受“文化大革命”衝擊的“三氣”(怨氣、出氣、不服氣),號召全場職工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踏實工作,把農場建設好。
農場黨委用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來教育職工,旗幟鮮明地與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作堅決的鬥爭,穩定了社會秩序,增強了安心農場建設的信心。
1980年3月3日,紅星二場黨委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公報”,為了統一全場廣大幹部、工人的思想,用“通知”形式向各黨支部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加強學習組織領導。各支部進行分工,專人負責學習,並結合本單位的實際,製定學習具體措施。
二是在學習討論中,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真正實行“三不主義”,即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
三是發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傳統。通過學習,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進一步實現黨內外、上下左右的安定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萬眾一心做好各項工作,做出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二大召開。
從1981年8月19日起,農場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道德、講秩序;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三優一學”(優質服務、優良秩序、優美環境;學雷鋒)文明禮貌月活動。並成立“五講四美三熱愛”領導小組。組長王耀群,副組長石兆玉、孫振亞、蘇孟勳、李俊超。組員張成行、喬汝昌、張慶元、宋海俊、黃凱、馮振海、周金饒、李碧芳。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俊超。文明禮貌月活動主要內容是治理髒、亂、差和掃黃活動,樹立新的道德風尚,講究衛生,創建優美環境先進單位。
8月20~26日,農場黨委書記王富秋主持召開了各級主要領導42人參加的座談會。與會者結合各自的思想實際,認真學習了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澄清了一些模糊思想,一致認為“決議”對建國32年來黨的重大曆史事件和取得的主要成績作了實事求是的客觀分析和全麵總結,確定了毛澤東的曆史地位,並要繼續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意義。
12月11日,紅星二場召開政治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農場黨委常委、機關各科室領導、政工科全部人員、各單位正副指導員及有關人員,共計60人。場長孫振亞傳達了農墾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召開的全國農墾廳局長及工會幹部會議精神,集中學習了黨中央[1981]30號文件和鄧小平、胡耀邦的重要講話。會議持續了4天,與會者結合農場存在渙散、軟弱狀態,充分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檢查了各種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傾向。重點是解決各級領導思想軟弱、渙散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會後,各級黨組織都能從農場實際出發做好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各種形式,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如辦好業餘宣傳隊,開展兵演兵,兵唱兵活動,辦好幻燈、廣播、黑板報、電影、電視、櫥窗、宣傳欄等,將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並做到經常化、製度化。
1985年,按照中共中央[1984]1號文件精神,紅星二場經濟體製改革主要是把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相分離,建立起大農場套小農場的經濟體製。農場實行“五統一”(統一計劃、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措施、統一產品回收)、“三兼顧”(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把經濟體製改革逐步引向深入。
1986年,思想政治工作圍繞經濟體製改革進行。農場在貫徹宣傳中央[1986]8號文件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教育,號召青年爭做“四有”新人,提倡新風尚,為農場發展做貢獻。為做好安定團結工作,爭取黨風和社會風氣盡快好轉,農場開展普法教育,領導幹部帶頭掀起學法、懂法、守法熱潮,使普法工作做到了“六落實”(任務落實、教材落實、教員落實、宣傳工作落實、措施落實、組織落實)。通過普法教育,全場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民事糾紛減少,發案率降低,越來越多的人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5月,按照《遵紀守法公約》的條件,評出遵紀守法光榮戶1548戶,占總戶數的91%。
1987年,紅星二場定為振興年,場黨委抓了兩件大事:一是在政治思想戰線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二是在經濟戰線上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工作。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的具體措施是:(1)深化改革,成本包幹,定額上繳,工資保底,超產分成。(2)走務農致富道路,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調整作物結構,貫徹落實“七五”規劃、“四八”(糧、棉、菜、林各8000畝)方針,爭取農業增加盈利18%,達到盈利50萬元。(3)搞庭院經濟,每戶劃兩用地1.5畝至2畝,養豬2口,羊15隻,雞8隻,蘋果、葡萄各30株,達到每年庭院收入1000元。(4)全場開荒1500畝,保證完成哈管局下達任務,在上年的基礎上增收34萬元,節支8萬元,共增加盈利42萬元,為實現農場振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