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史誌檔案(2 / 2)

2002年4月20日,原兵團史誌辦主任莊超群、十三師辦公室副主任李進明及吳勤、李宗偉到農場指導修誌工作,各位專家和修誌人員對《紅星二場誌》目錄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將原“大編結構”(篇、章、節、目)改為“小編結構”(章、節、目)。5月15日,兵團黨史辦、地方誌辦公室主任劉和鳴、方誌處編輯陳宏平及李進明、吳勤、李宗偉等領導到農場指導修誌工作。

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幫助配合下,場誌編纂人員加班加點撰寫初稿,邊打印、邊修改。從7月1日開始打印初稿,到8月底完成打印,裝訂成冊,送師史誌評審委員會向三位評委吳勤、李宗偉、江秉仁征求意見。隨後,郝金星、吳榮根、葉幼寶退出。在征求意見的間隙,餘下的編纂人員開始搜集、整理附錄內容和挑選、補拍誌書所需照片。

2002年10月18日,修誌人員取回了《紅星二場誌》征求意見稿,根據三位評委的意見,分工修改,補充資料,刪繁就簡,字斟句酌,到12月底完成第一次修改稿,再次進行總纂。2003年1月底校對後,將誌稿按送審要求裝訂成冊,送師史誌評審委員會審定。2月21日,師史誌辦張寧波、吳勤、李宗偉、江秉仁4位評委到紅星二場,召開《紅星二場誌》評審會,會上幾位評委一致認為:誌書思想觀點正確,結構比較完整、係統,資料翔實,文字通暢,錯字少,裝訂規範,對部分章節修改整理後可以出版。

二 檔案工作

1949年10月,四十七團與起義部隊合編後,檔案分別由各個部門保管。1963年,紅星二場組織人力進行清理檔案,用一年時間進行整理登記,分門別類,裝訂成冊。1964年,建立起保密檔案,配備了一名專職檔案員。雖然1963年前檔案分散管理,但各個部門對檔案保管較重視,保留下許多曆史寶貴資料,如部隊的花名冊、在戰爭中的總結資料、進疆後的剿匪資料、修建紅星一渠和二渠的總結材料、部隊每個時期的編製命令、各種統計年報等,這些均是第一手可靠的珍貴曆史資料。從1963年收集檔案資料集中管理以來,到1969年,整理的全部檔案中,永久卷194卷,長期卷227卷,短期卷198卷,一直配備專職檔案幹部管理。截至2001年,檔案管理工作有了明顯進步,現有檔案資料庫40平方米,有2間40平方米管理人員辦公室;農場在資金緊缺情況下,對檔案管理舍得花錢,設備不斷更新,購置檔案櫃10組,每組5節,另有鐵檔案櫃2組10節。

紅星二場在檔案保管上較認真,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分混亂的情況下,文書檔案保持完好無缺。1976~1982年,先後進行三次清理檔案工作,按照上級批示精神,將“文化大革命”中所炮製的文件,包括對人處理的錯誤決定等進行清理燒毀(個別材料還有待進一步清理)。截至2001年,整理成冊立卷檔案共943卷,還有少部分資料尚未歸檔。

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細致、繁雜、慎重的工作,保密性強,製度嚴格,紀律嚴明。農場的檔案管理人員,嚴守紀律,遵章辦事,通過多年努力,在檔案管理建設上基本實現條理化、程序化、規範化、製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