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史誌工作
1987年7月2日,農場成立史誌辦公室(簡稱史誌辦),抽調姬長田專職從事場誌編纂工作。10月15日,農場又抽調閻錫有到史誌辦。1988年8月,姬長田調出史誌辦,同年10月,閻錫有也調出史誌辦。1991年1月30日,農場抽調姬長田回史誌辦修誌。同年,從學校抽調馬德榮到史誌辦工作。姬長田依照《黑龍江農墾局八五三農場誌》、《一四二團誌》的結構框架擬定《紅星二場誌》目錄,在查閱、收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編寫出部分年份的大事記及農場環境、沿革、概況、經濟結構、生產管理,農、林、牧、工副業、商業、基建等章節的部分內容,約10萬字。馬德榮編寫基建、教育、科技的部分內容,約5萬字。1992年,姬長田離休,修誌工作中斷。1996年9月30日,農場重新抽調閻錫有回史誌辦工作,專職修誌。閻錫有重新修改擬定場誌目錄,編寫出1950~1959年農場組織史資料。1997年6月,閻錫有退休,修誌暫停。
1998年7月,農場借用學校教師李舒凡到史誌辦為《哈密農場管理局誌》的編纂收集、提供有關紅星二場的資料。8月底,李舒凡回學校。
1999年4月4日,農場將原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程曦調到史誌辦公室,任副主任。2001年5月8日,程曦調出史誌辦。
2001年5月中旬,李舒凡被借調到史誌辦修誌,任主編。5月底,農場將2名基層單位的政工幹事嚴國彪、甄曉豫借調到農場史誌辦協助李舒凡修誌。6月初,重新草擬場誌目錄,開始查閱檔案資料、整理選編1949~2000年的“大事記”。8月上旬,完成“大事記”草稿後開始修改整理謄寫,月底完成5萬字“大事記”初稿。適逢學校“兩基”驗收迎接上級複查,李舒凡回學校工作。9月5日,《哈密農場管理局誌》主編吳勤應邀到紅星二場,修改調整場誌目錄,將原“章、節、目”結構改為“篇、章、節、目”結構,審改“大事記”初稿。6日,甄曉豫回原單位上班。17日,農場給史誌辦配備一台微機及打印機,抽調張新鳳到史誌辦打印誌稿並協助收集資料。10月,原兵團史誌辦主任莊超群與《紅星一場誌》主編李宗偉到紅星二場,指導修誌,講授資料收集方法。2001年底,場史誌辦的兩人完成了建製沿革、自然環境、人口及團場、連隊組織史(曆任領導)、部分章節統計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002年2月,為加快修誌進程,農場黨委召開全場幹部大會,動員各單位、機關各科室為編寫場誌提供有關資料。修誌人員按目錄編寫出資料收集提綱,發給全場各單位及機關各科室,收回各類資料兩萬餘字。春節剛過,農場黨委認真貫徹農十三師“一·二九”史誌會議精神,加大史誌編纂力度,決定由副政委喬新華主管、辦公室主任劉兆雲具體抓史誌編寫工作,做到修誌工作要錢給錢(經費),要人給人(隊伍),要物給物(辦公條件)。2月底、3月初,農場黨委聘請已退休的柳發祥、遊萬芳、包汝廣、郝金星、王芸生、王鳳桐、吳榮根和政工員葉幼寶到史誌辦修誌。由柳發祥任主編,嚴國彪任副主編。幾天後,年近八旬的王鳳桐、王芸生因身體欠佳退出修誌工作。其餘7個人開始按年度、按目錄,分類翻閱1949~2001年的機要文書檔案,計查閱943卷6894.8萬多字,摘抄文字資料達400多萬字,整理1949~2001年各類統計表260餘張,並查閱曆年所有的黨委會記錄和行政會議記錄32本近百萬字。編寫人員走訪或電話詢問老職工、老幹部及有關知情人800多人次,記錄口碑資料6萬餘字。4月14日,資料收集、分類整理工作基本完成,開始全麵展開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