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農場新風(3 / 3)

九 夕陽別樣紅

初冶平是一位12歲就參加革命、13歲扛槍打仗,集兒童團長、小八路、抗大畢業學員、二等功臣於一身的中學高級語文教師。1988年離休,但他離而不休,除學書法外,還不斷筆耕,撰寫了《坎坷紀實——一個小八路的自述》回憶錄約52萬字,參加自治區民間文學集成工作。1993年獲自治區民間文學集成領導小組頒發的榮譽證書。在全國征文活動中,他寫的《八路軍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一文,發表在1995年第5期的《縱橫》雜誌上;《書為伴,樂無窮》載入兵團編撰的《七彩陽光》一書中。他的書法作品獲1999年紅星二場第十一屆“迎春杯”書法展特別榮譽獎。

彭厚福是紅星二場九連的一名退休工人,已經90歲高齡。他自從1978年退休後,十幾年如一日大辦好事,主動為連隊分擾解難。夏收時節,連隊勞力緊張,他自告奮勇當哨兵,看場護院。連領導要付給他報酬,但他分文不取,他說:“我有退休工資,我是黨員,為集體做點事,這是我應盡的義務。”

1985年,彭厚福買了一輛毛驢車,更有了用武之地。人們常見他趕著毛驢車為連隊打掃衛生,清運垃圾。同時,誰家有了困難,他準會去幫忙,不是為張家拉糧,就是為李家運菜。大家由衷地讚歎:“老彭真是活雷鋒”!1988年,彭厚福獲得兵團老有所為精英獎。

老彭積極協助黨支部做職工群眾的思想工作。他得知連隊有一對夫妻鬧矛盾要離婚的消息後,多次登門做工作,勸解雙方,終於使他們重歸於好。老彭也成了有名的“調解員”。1999年,老彭被評為“優秀黨員”,受到農場黨委表彰。

1987年各連隊成立老職工委員會,老幹部積極參加,負責守電話值班。老連長劉豐臣當了多年義務收發員,經常把報紙、信件送到職工手中。據不完全統計,僅1987年,全場離休幹部參加公益活動就有420個工天,辦好事65件。一些老同誌還主動擔當起調解民事糾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重任。

王久成是紅星二場園藝三連的退休工人。他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退休後仍割舍不掉那份對土地的鍾情和眷戀。他帶著兩個未成家的兒子,又當爹又當媽,辛勤地耕耘在園藝三連這塊土地上,受到連隊幹部職工的讚歎。

王久成雖退休了,但他覺得莊稼人哪能離開土地。於是在1997年,他找到連隊領導,主動要求承包連裏無人承包的一塊葡萄地。但連領導考慮到他年紀大,又沒管理過葡萄,不忍心讓他受累,告訴他這塊地貧瘠,缺苗多,幹好了收入也就千餘元。連裏的一些老職工也勸他別犯傻,退休該在家享清福,何必自找苦吃。但他主意已定,態度堅決,連裏經過核算,最後答應了他的要求。

於是父子三人齊上陣,把家裏積存的羊糞一車車拉到地裏,起早貪黑地幹,抹芽、打杈、剪枝、噴藥,整天忙個不停,同時不恥下問,虛心向懂技術的人求教。經過父子三人齊心協力的科學管理,辛勤耕耘,使這塊長年虧損的葡萄地見了效益。他們當年收入3000多元。

2000年,連隊實行租賃承包,他們父子三人經過商議,又承包了兩份較差的葡萄地和一份棗園。他們的行動,給連隊職工樹立了榜樣,調動了大家租賃承包的積極性。春節過後的大年初五,老王就帶著兩個兒子下地幹活了,他們忙著給地裏施農家肥,提前把地裏的雜草收拾得幹幹淨淨,老王認為,莊稼人收拾不好土地,就好比養活不了孩子一樣,所以在管理上,他更加細心,舍得投入。當年他們的承包地收入近2萬元。2001年,父子三人在承包地上加大了管理力度,得到了更加豐厚的回報,收入近3萬元。老王帶領兒子勤勞致富,在農場傳為佳話。1999年,王久成被評為農場“十佳”退休老職工,受到農場黨委表彰。

1992年,紅星二場二連職工邵仁山退休了,他一輩子苦慣了,退休後在家沒呆幾天就坐不住了,老想著怎樣為連隊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才不愧對每月領到的幾百元養老金。於是他主動找到連隊領導,要求承擔起連隊6個廁所的清掃任務。連領導同意了,他愉快地幹了起來,把廁所打掃得幹幹淨淨,這一幹就是8個春秋。

每年農忙季節,老邵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夏收期間,他白天在連裏幫承包戶卸糧、曬糧,晚上又主動幫哨兵承擔起護院看糧的任務。“三秋”期間,連隊繁忙,人手不夠,衛生差。老邵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他又忙著清理連隊衛生,維護社會治安。白天他扛著鐵鍬,擔著筐到處清理垃圾,各角落都不放過;晚上又加入到哨兵隊伍裏,到處巡邏,為職工保家護院。8年來,老邵年年如此,堅持不懈,為連隊做貢獻。為此,連領導幾次提出要給他報酬,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樂意這樣做,不是為了錢。因為我是共產黨員,活一天應該為大家做點貢獻。”

1998年,我國“三江”(長江、黑龍江、鬆花江)地區發生水災,邵仁山從電視上看到後,他第一個到連隊捐款100元,為災區人民送去了一片愛心。

1999年,邵仁山被農場評為“十佳”退休老職工,受到農場黨委表彰。

十 女性的風采

(一)傑出女性

徐翠英是紅星二場二連的一名女工。10年來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一個殘疾家庭,她是一位好母親、好妻子,又是家裏的頂梁柱。她用女性的柔情和關愛、體貼丈夫和孩子,用女人所具有的堅強和毅力證明了女性不是弱者。

1986年,徐翠英與候誌國結婚後,在二連承包了10畝西瓜,由於銷路不暢,虧損掛賬。徐翠英沒被失敗嚇倒,丈夫發高燒病了,她挺著大肚子忙於管理農田,一些好心的職工主動幫她度過了難關,她獲得了第一個豐收年。

1989年,她的孩子剛滿一歲,由於生病吃藥,不幸藥物中毒,造成耳聾,她多方求醫,到處為孩子治病,但無濟於事,孩子成了終身殘疾。她一邊給孩子治病,一邊幹活,還給別人打工,想多掙點錢繼續為孩子治病。這年,她大田承包收入6500元,打工收入1000元,總計收入7500元。

1990年秋,不幸又再次降臨到她家。丈夫裝運洋蔥時,不小心被拖拉機壓壞了手指,她內心痛苦極了,怎麼辦?她擦幹眼淚,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擔,一邊照顧孩子和丈夫,一邊仔細管理著兩份承包地。連領導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及時派人幫助她搞好秋收工作。丈夫失去了勞動能力,在大家的幫助下,徐翠英挺了過來。

1994~1998年,徐翠英連續5年收入超萬元。10年來,她累計向農場上繳利費12萬餘元。2000年,她被評為哈管局“三八紅旗手”。

陳麗是紅星二場五連的一名職工。她原來有一個三人的幸福之家。丈夫趙建江承包了一塊33畝的堿地,家裏還有一台55型拖拉機,收入可觀。1995年丈夫經檢查患了直腸癌,全家人頓時陷入了極度痛苦之中。家裏還有一個上學的孩子,丈夫不能再開拖拉機了,治病還需一大筆錢。陳麗不甘命運的捉弄,毅然撐起了困難的家庭。為了支付丈夫一次次去烏魯木齊治療的昂貴醫療費,為了供孩子上學,她賣掉了拖拉機,選擇了養奶牛。

1997年春季,陳麗買回一頭奶牛飼養,當時牛圈是隻有十幾米的土坯房。幾年來,她刻苦學習,辛勤勞作,逐漸摸清了奶牛的生活習性、常見病的防治和人工授精等方麵的技術。農場女工委、計劃生育協會分別給予她1萬元的無息貸款,幫她擴大再生產。通過資金積累滾動發展,現有奶牛7頭,牛圈改擴為磚木結構,占地86平方米。為了擠出質量好、數量多的牛奶,她每天起早貪黑地辛勤工作。有人給她算過一筆賬,每天每頭牛要吃精、粗飼料各10公斤,7頭奶牛每天備料就得140公斤。並且買料、購草常常要東奔西跑;給牛防病、治病、清洗奶頭消毒要經常進行;借錢、找客戶一刻不停;料理家務,照顧丈夫和孩子,讓她忙中加忙。5年了,她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休過一個星期天,沒有看完過一個電視劇。她用自己瘦弱的身體支撐著這個家,支撐著丈夫的生命。她在困難和失敗麵前始終沒有屈服。她精心飼養奶牛,用玉米、油渣、麩皮、黃豆選配飼料,由於配料有方,使一頭奶牛年產奶量可達4.5噸。她養的奶牛可滿足農場200戶家庭的食用奶量,純收入可達3萬元。

為了保證牛有足夠的飼草,陳麗租種了五連十四鬥20畝地。2000年種玉米、棉花各10畝,收玉米4噸多,毛收入4000元,收棉花2噸,毛收入6000元,合計1萬元。2001年,全部種玉米,收玉米8噸,毛收入1.04萬元,飼草地純收入2000餘元,為牛儲備了充足的飼草。

幾年來,陳麗為了養奶牛,逐年購置了小四輪、小三輪車各一輛,大冰櫃一台,粉碎機一台,固定資產價值11100元。到2001年,陳麗是全場養牛規模最大的一家,她真正體會到了其中的苦與樂。如今,陳麗還想根據市場需求擴大再生產,發展一個家庭大型奶牛場,計劃購置袋裝機和擠奶器各一台,準備生產袋裝鮮奶銷往哈密各地。

(二)新女性的成長

紅星二場三連家庭農場主張善新,在農場務農已20多年。丈夫在園藝一連任連長,無暇顧及家中之事,200畝土地全靠她和一名雇工管理,辛勞程度可想而知。由於她文化水平低,農田中的技術規程都不能按科學要求去做,各類農藥也不能按科學配方使用,隻能采取簡單的笨辦法死記。盡管幾年來的收入不錯,但她並不滿足。她知道自己的家庭農場產生不出很高的經濟效益,不是自己不勤勞、不投入,而是自己文化水平太低,缺乏科學管理所至。1995年,農場開始進行掃盲工作,已年過40歲的張善新便成了掃盲隊伍中的一名新兵,她每天參加掃盲學習班,回家後,還讓女兒幫她聽寫,教算術等,她克服了年齡大、記憶力差的困難,堅持參加掃盲學習,進步很快。1998年,農場教育中心派人到掃盲點檢查工作時,看到她在全神貫注地聽講、默寫字詞都很受感動。她決心要通過掃盲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搞科學種田,增加收入。1999年,她種植的4萬多株木納格葡萄扡插苗,由於科學管理,及時修枝化控,年底收入6萬多元,她是自強不息、巾幗建功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