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9章 中學教育(1 / 1)

1966年,紅星二場學校開設一個初中班,學生40餘人。第一任初中班主任是張先濤。1968年,第一屆初中生提前畢業分配。

1973年,開設一個兩年製高中班,學生人數66人。第一任班主任是初冶平。1975年,第一屆高中生畢業分配,參加農場建設。

1976年,三連學校開設初中一年級、初中二年級各1個班,以方便學生就近入學。

粉碎“四人幫”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振奮了知識青年好學上進之心。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當年6名高中畢業生考上大學。

從1983年起,紅星二場學校開始走集中辦學之路。學校調整機構,著手改革,認真貫徹鄧小平“三個麵向”的指示,為了給農場培養農業技術員,1984年,撤銷三連學校的初中班,同年,紅星二場開設了哈管局第一個高中職業班,1986年停辦。當年高考,18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文理科平均成績列哈管局第一名,學校在哈密地區有了名氣。哈密市園林場、周邊村隊、兄弟團場學生慕名來場求學,紅星二場教育事業開創了新局麵。在慶祝第三個教師節時,場黨委決定從1987年起,每年給學校撥款1萬元,作為教師獎勵基金,同時實行獎學金製度,對每年考入本科、大專及中專的學生分別獎勵300元、200元和100元,鼓勵師生努力拚搏。

1987年,全場各教學點撤並後,場部學校中學部有18個班,學生859人。學校繼續下功夫整頓校風、校容、校貌,召開了全校學生家長會和創建文明學校誓師動員大會,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克服困難。根據家長要求,高中、初中分別開辦補習班,滿足學生的求學願望,擴大補習班招生名額。教師們在搞好課堂教學之餘,努力開辟第二課堂,舉辦各學科競賽輔導、展覽、參觀和文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當年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有13名,名列哈管局前茅。

1990年、1991年、1992年三年,高中學生鄭紅軍、張輝、張英先後獲得自治區“三好學生”稱號。1997年9月,新建教學大樓交付使用。1998年9月,學校停辦高中,高中生集中到哈管局紅星中學上學。學校中學部隻有初中6個班,學生243人。當年10月,學校通過兵團“普室”達標驗收。學校黨支部積極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形式,於同年11月成立家長委員會,主任是趙秋苗,副主任是李豪和曹健,委員有23人。

學校重視教學質量,中考、高考取得可喜成績,1980~1998年,共錄取中專生276人,大學(包括大專)生145人。1999~2001年,中考成績在農十三師屬前列,500分以上人數占全師中考生的20%。2001年最為突出,全師中考狀元餘金豔被烏魯木齊市實驗中學錄取,中考第二名冉彥被兵團二中實驗班錄取。

學校先後獲得哈管局“文明學校”、“教育先進集體”、“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兵團教育督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到2001年,紅星二場學校中學部有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4人,有初中教師25人,其中高級教師職稱4人,一級教師職稱11人,二級教師職稱10人。學校按教育部規定開設課程有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曆史、地理、生物、生理衛生、音樂、美術、體育、健康和勞動。

1996~2001年度,紅星二場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