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農五師紅星二農場通訊站在場黨委的領導下,組織各連隊通訊讀報小組為黨報積極組稿、投稿,向兵團《生產戰》線報和農五師《戰旗報》發稿280篇,刊用70篇。為《戰旗報》組稿5個專版,為本場有線廣播站組稿300篇,為連隊培養業餘通訊員和寫作愛好者80名。當年,徐加剛被兵團授予“優秀通訊員”稱號。
1962年,紅星二農場通訊站共計采寫投稿900篇,其中向農五師《戰旗報》投稿470篇,刊用114篇;向兵團《生產戰線》報投稿42篇,刊用6篇;向新疆人民廣播電台投稿16篇,采用1篇;向《哈密報》投稿2篇,采用1篇;向本場有線廣播站供稿400篇。當年,農五師紅星二農場通訊站被兵團政治部通報表彰為“先進通訊站”。同時,紅星二農場四連被評為兵團“先進通訊讀報組”,薑維新和鍾德煥通報表彰為“兵團優秀通訊員”。
1963年,紅星二場通訊報道工作是以向外發稿為重點,共計發稿570篇。其中向《新疆日報》發稿20篇;向兵團《生產戰線》報發稿138篇;向農五師《戰旗報》發稿254篇;向《哈密報》發稿79篇;向《新疆人民廣播電台》發稿27篇。其發稿數量和刊稿率比曆年都有較大提高。《生產戰線報》見報11篇,刊用率8%;《戰旗報》見報26篇,刊用率36%。同時向全場黑板報供稿2092篇,出版463期。
1964年,紅星二場設有通訊站和中心通訊組,各個基層連隊設有通訊讀報組。除了對原有幾家報刊供稿之外,又向《新疆文學》、《支部生活》、《文化生活》等雜誌投稿。
1962~1964年紅星二場在報刊上發表的通訊報道篇數統計,“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期間,紅星二場通訊站(組)自行解散。
80年代,紅星二場黨委十分重視通訊報道和新聞宣傳工作,全場發稿數量逐年增加,場辦小報《前進報》和有線廣播站年均用稿500多篇,外發稿件150篇。
90年代,是紅星二場新聞宣傳報道興盛時期,農場宣傳科設通訊站,還有中心報道組,由36名成員組成,由宣傳科長袁小靜負責主管,全場每個連隊及學校、醫院、工副業單位配置了通訊員。場通訊站堅持了新聞宣傳報道工作的百分考核目標管理製度,要求百人以下單位投稿30篇,大單位投稿40篇。同時,場宣傳科和有線電視站製定了“一二三目標”,即省級報刊刊稿(含圖片)10篇以上,地區級報刊刊稿20篇以上,《哈密開發報》刊稿30篇以上。
到1999年,紅星二場通訊站有通訊員38人。全場向外發稿289篇,向《哈密開發報》供稿242篇;《哈密報》30篇;《兵團日報》29篇;《中國農墾經濟》9篇;《兵團工運》1篇;《哈密廣播電視報》1篇;哈密人民廣播電台2篇。當年,紅星二場通訊站被哈管局《哈密開發報》社評選為“優秀通訊站”。袁小靜獲得該報1999年度優秀通訊員二等獎,新聞攝影作品《拓荒》榮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廣播電視協會、《人民日報》國內部主辦的“中華大地之光”新聞大賽三等獎。趙秋苗、謝玉芹獲得“優秀通訊員”三等獎;嚴國彪、初明遠獲得優秀獎。袁小靜、謝玉芹、劉冠喜3人寫作的3篇新聞作品獲得“好新聞”獎。當年,農場黨委對全場宣傳報道做出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嘉獎,受嘉獎的有糧棉加工廠、三連、學校、建安五分公司、新東食品廠、醫院等。
2001年,紅星二場新聞宣傳工作再接再厲,共計向有關報刊發稿298篇。其中,向《哈密開發報》發稿240篇,刊登224篇;向《哈密報》發稿31篇,刊登25篇;《兵團日報》刊稿14篇;《新疆日報》刊稿1篇;向《兵團建設》發稿3篇,刊稿2篇;向《兵團工運》發稿2篇,刊稿1篇;《天山建設報》刊稿4篇,共計刊登270篇,利用率90.1%。當年,場通訊站被農十三師新聞中心評為“優秀通訊站”。袁小靜、嚴國彪、初明遠、趙秋苗、賈信軍的5篇新聞作品分獲農十三師2001年度“好新聞”一、二、三等獎;趙秋苗、袁小靜獲《哈密開發報》優秀通訊員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