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時代運營商發展電子商務的幾點“淺識”
聚焦
作者:陳軍雄 賀繼剛 李曉青 曾嶽衡
12月4日,工信部宣布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頒發“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TDLTE)”經營許可。自此,業界期待已久的4G時代終於到來。
隨著4G時代的正式到來,智能終端普及速度的加快,通信行業的結構性機會凸顯,也對大多數傳統行業的經營模式帶來深度的影響。在3G時代,微博、微信、手機淘寶等各類新媒體交互、支付工具已經得到迅速發展,而且勢頭處於“刹不住車”的狀態。4G時代的傳輸方式及速度將給3G時代各類應用打開新的發展局麵,可以預見4G時代一定是那些以電子商務經營為核心的企業的天下。
當前新媒介渠道不斷出現,特別是4G時代流媒體的傳輸方式將給服務渠道帶來革命性的創新。大部分企業,針對不斷產生的新媒介渠道,服務營銷渠道也在相應增加,哪裏有客戶聚集,服務營銷就跟著出現在哪裏,處於“跟守”——被牽著走的狀態。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越來越開放,通信行業不再是幾大運營商的三國戰,騰訊、新浪、阿裏巴巴等等企業憑借良好客戶體驗式的手機應用加入了混戰,並借應用發展電子商務。目前,通信運營商在混戰中的確顯得有些行動遲緩,那麼通信運營商應該如何在4G時代下進行電商突破呢?
以下是筆者對於4G時代運營商如何進行電子商務布局的一些思考:
一、攻占電商新媒介
說到新媒介渠道,首先要關注的是微信渠道。從搖一搖“約炮神器”轉變為企業營銷工具,微信的火熱程度絕對不亞於核彈爆炸產生的能量。微信因免費發語音、短信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規模的客戶群,連自家的手機QQ都敗北;而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飛聊一直都不溫不火,還沒長大,就想著收費,活躍客戶數對比移動用戶少得可憐。轉頭看下2013年上半年“謠傳”微信、陌陌等交互APP收費時,網絡上的輿論也是鋪天蓋地,筆者在微博看到很多客戶說“如果微信收費,就不玩了”。馬化騰當時的緊張程度應該不亞於熱鍋上的螞蟻,在四處公關的同時向相關部門施壓,確認不收費後,立即發布新聞會澄清客戶通過微信發消息不會收費,才得以平息。如此看來,收費絕對是微信等社交新媒介發展的障礙,那麼中國移動完全可以憑借不收費這個“武器”托起飛信、飛聊的爆發式發展。我們想象一下,假如飛信、飛聊功能與微信功能等同(技術上可以容易實現),客戶通過這兩個終端發布所有消息內容都免費,那麼憑7億多在網用戶,通信運營商憑借日常通信數據關聯可以使用戶的朋友圈更加精準,隱私安全保護對比微信將提高幾個級別。當然,語音、短信業務會大幅下降,與其讓其他企業革掉自己而帶來長痛,不如用適應潮流的新工具拓展天下,自我革掉語音、短信業務的利潤,此消彼漲,幾何倍數新增的流量必定會提高手機上網收入增加。“先跑馬圈地,再開荒種菜”,不失為開拓新市場的好方法。
二、布局移動金融
根據易觀智庫日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網上銀行市場季度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中國網上銀行交易規模達995.8萬億元,同比增長 26.7%。個人網銀用戶合計已超4億。隨著4G的到來,以後網銀過渡到手機銀行是必然趨勢,手機銀行更具隨時隨地的便攜性。雖然因為政策原因,運營商暫時不能直接進軍銀行業務,但未來可以學習手機支付寶發展在線支付與小額信貸,這也是招行“廢掉信用卡”的著眼處。運營商已經推了一段時間的手機支付業務(筆者稱之微金融),但可用額度太小導致發展勢頭太慢、局限性太大。當微信都開始推支付功能時,擁有龐大活躍客戶數的運營商還有什麼理由踟躕不前呢?未來運營商是否可以放開可用額度,類似支付寶模式,實現快捷轉賬呢?如果飛聊被做到微信一樣的規模,再將手機支付與飛聊進行融合發展,推出手機號就是金融理財賬戶,可以進行購物、購買基金股票、存儲(有一定利息)等,甚至還可以推出手機小額信貸業務(暫且稱為手機信用寶),手機信用寶可與手機支付、手機銀行綁定,手機信用寶信用額度可以根據客戶收入存款數據、信用卡消費數據、手機購物等數據進行關聯,如此授信模式比現時銀行業風險更小……時不我待,手機移動金融的黃金彼岸,在向運營商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