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變的那些體驗
聚焦
作者:鄭漢傑
微信”這個產品大家都很熟悉了,就連我的鄰居,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也天天上微信玩“天天愛消除”遊戲,足以見其火熱的程度,可謂老少皆知。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突破了6億用戶,創造了互聯網的神話,現在微信有希望成為中國的facebook,承載了中國互聯網產品國際化的契機。
微信為什麼成功呢?從微信的官網我們可以看到,從2011年1月21日推出1.0版for iPhone(測試版)到現在,其在iPhone平台上累計推出了24個版本,這樣的開發進度足以讓眾多的互聯網產品汗顏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微信非常注重產品體驗和用戶體驗,通過優化體驗、完善產品來積累用戶,再依托龐大的客戶群體試水商業化,這是非常經典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微信一路從個人通訊工具、移動社交平台、微信開放平台、微信公眾平台、開放API接口、拓展企業客戶等舉動,已經充分驗證了其商業化的意圖。微信現在雖然沒有盈利,但是非常重視企業客戶的拓展和培育生態鏈,因為大家都知道企業市場會是未來重要的盈利市場(因為在中國,個人基本上沒有對內容付費的習慣和意識,個人市場想要盈利是非常困難的)。培育生態鏈主要體現在有些賬號已經因為微信而賺到了錢,這些人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幫你推廣,從而構成一個良好的生態體係。
微信騰訊擁有眾多的“現金牛”產品,為什麼對一個“還沒有盈利”的產品如此器重呢,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入口。很顯然,憑借其逾6億的用戶基礎,微信已成移動互聯網的最大入口之一,如此入口如果嫁接上搜索、購物、休閑娛樂等體驗,前景無可限量。
微信(Android平台)各版本(21個版本)的演講路線和功能變化。
當然,此文不是想告訴大家要重視產品設計和開發,重點是想告訴大家微信會改變我們的哪些體驗和習慣。現在,微信通過不斷開放api接口,推出了包括會員卡、企業客服、機票購買和位置選擇、支付等功能,這些功能相信大家一定體驗過一些,極大改善了我們的購物體驗。
例如,通過微信會員卡我們無需攜帶實體卡,僅憑手機Passbook或微信裏的會員卡身份即可享受會員特權,同時還能不定期收到自己喜歡的商家的優惠活動,對商家和消費者而言都是雙贏。
再如微信客服,現在已有眾多的企業在微信平台上開設了客服賬號,以銀行為例,銀行的微信客服提供了查詢(賬單、額度、積分、交易明細、申請進度)、還款、開卡、優惠推薦、短信提醒等功能,僅短信提醒一項就可以使銀行減少大量的客服成本,具體可參考《客戶世界》2013年8月刊《招商銀行信用卡微信客服項目案例分析》注。
此外,微信對快遞行業的客服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顧客可通過微信實現預約、查詢、投訴等功能。“據估計,中國的快遞人員接近100萬,每個月快遞公司和快遞員的電話和短信溝通量相當巨大,同時每家快遞公司都需要投入巨資建立呼叫中心。按照每名快遞員200元/月的花費計算,在剔除呼叫中心、顧客電話產生的成本外,100萬快遞員需要24億元/年的溝通成本。”此外,微信客服還可以有效地積累客戶體驗數據,這些客戶數據對企業而言也存在巨大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