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澤東曾吼哭毛岸英

曆史人物鉤沉

毛澤東從來都不允許他的兒女以他的名義、地位、權勢去為自已謀私利,他一再強調,作為毛澤東的子女,處處、事事、時時都要夾著尾巴做人。

不能說你是毛澤東的子女

“工作了,對同誌們說時,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鬥。”毛澤東在毛岸英參加工作時告誡兒子。當李敏還小時,毛澤東便對她敲響警鍾:“你還在上學,告訴人家你是學生,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參加工作前,毛澤東叮囑道:“告訴人家你是解放軍幹部,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女兒。”一次,李訥生病了,需要辦住院手續。毛澤東看著病懨懨的李訥,心裏很是心疼。但在去醫院之前,毛澤東還是再三叮囑身邊的工作人員:不許李訥報真名,更不許提她是毛澤東的女兒。到了醫院以後,李訥在住院登記時所用名字是“沈娟”,對醫生則聲稱是毛澤東身邊保衛人員沈同的女兒。李訥以一名普通員工的子女的身份,在醫院接受著應有的治療,並未受到任何特殊的照顧。

李敏和李訥進北京師大附中讀書時,毛澤東讓王鶴濱帶著她們去報名,校方給了兩張學生注冊登記表,表中一欄要填寫家長的姓名,王鶴濱想著不能自作主張,便把表帶回了中南海。“主席,學生注冊登記表上有一欄要壤寫家長的姓名,如何壤法?”王鶴濱滿眼期待,毛澤東連登記表都不曾看一眼,就說:“你帶去的學生,就填你的名字嘛!”就這樣,毛澤東將一對女兒“交給了”王鶴濱。結果,在家長一欄中便填寫了“王鶴濱”,李敏、李訥這對姐妹多了個“王爸爸”。在李敏、李訥上學期間,同學、老師從不知曉他倆是開國領袖毛主席的女兒,她們與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同學習、生活、成長。

要和全國人民共渡難關

李敏、李訥上學前就和警衛戰士一道吃大食堂,上學期間便在學校食堂吃飯,極少同她們的父親一道享受共產黨主席的“小灶”。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經濟困難時期,她們無意中曾和父親說起過學校的飯菜吃不飽,油水少,毛澤東則教育女兒說:“困難是暫時的,要和全國人民共渡難關。要帶頭,要做宣傳,要相信共產黨……”

這天是星期六,李訥回到了家裏,尹荊山請示毛澤東是否和李訥一道吃頓飯,征得毛澤東的同意後,廚房便開始準備,炊事員還特意多下了一倍的米,這天的飯桌上有四菜一湯,還有辣子、黴豆腐等四個小碟。毛澤東拉著李訥的手一起走到飯桌旁。

李訥看著桌上的菜,聞著久違的香味,掙脫父親的手,一邊去抓筷子,一邊說:“啊,真香哪!”“吃吧,快吃吧。”毛澤東用筷子示意。江青不住地給李訥夾萊,李訥快速地往嘴裏扒拉飯,飯太燙,眼睛被燙得濕潤了。“吃慢點,著什麼急?”毛澤東看著“手忙腳亂”的李訥,笑容裏帶著一絲疼惜。“同學們在學校吃飯都快,習慣了。”“現在是在家裏嘛。”毛澤東說話的聲音很低,有些苦澀。李訥放慢了速度,但是不一會兒就又開始狼吞虎咽起來,幾乎嚼也不嚼就把一口口飯菜吞下去。她朝嘴裏扒拉著飯菜,目光不停地掃視著桌麵,查看著桌上還剩多少飯萊。看著女兒的“著急”,毛澤東與江青都停止了吃飯,毛澤東望著女兒出神,江青則是看看女兒,又看看毛澤東,那種神情是一位母親所特有的。“哎,你們怎麼不吃了?”李訥問。“老了,吃不多。我很羨慕你們年輕人。”毛澤東抓起報紙側了身看,念念有詞,仿佛看得專注。江青端起碗,將剩下的半碗飯撥到李訥碗裏,起身匆匆離開。可能是太餓了,李訥忙著將飯扒拉到嘴裏,看著父母都已“吃飽”,再看看桌上的菜,嘴角蕩起一絲笑意,便邊吃邊說:“你們不吃,我就全打掃了。”“打掃完,三光政策,不要浪費。”毛澤東眼盯著報紙,手指在桌上點了點。沒多久,飯桌上已經被“掃”光了,但李訥似乎還未飽,她瞟了一眼毛澤東,試著問旁邊的尹荊山:“尹叔叔,還有湯嗎?把這盤子涮涮,別浪費。”尹荊山跑到廚房拿來兩個白麵和玉米麵各摻半的饅頭遞紿李訥,李訥掰一塊饅頭擦了盤子往嘴裏塞,尹荊山則在旁邊用熱水給李訥涮菜碗……

看著李訥吃飯的“匆忙”,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無不動容:“主席,李訥太苦了,你看是不是可以……”工作人員還未講完,毛澤東就說:“不可以。和全國老百姓比起來,她還算好的。”“可是……”工作人員又說。毛澤東接著說:“不要說了。我心裏並不好受。我是國家幹部,國家規定給我一點待遇。她是學生,按規定不該享受的就不能享受。”毛澤東深深歎了兩口氣,言語中帶著憂傷與沉重,“還是那句話,誰叫她是毛澤東的女兒呢?還是恪守本分的好,現在這種形勢尤其要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