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仁兄不必介懷。”
李森稍稍安慰了一句之後,便沉吟了片刻,這才繼續開口道:“李某的確要那幾名道士頗有興趣,想要跟他們見上一麵。聽說道家有修煉之術,李某希望能夠得到這幾名道長的指點。”
“修煉之術?莫非你還想要長生不老?”負傷秀才瞪圓了雙眼,如同見到了一名怪人,但很快的,他就哈哈大笑起來。
“這也難怪,人生自古誰無死?誰不怕死?誰能不死?上至帝王聖賢,下至商販走卒,哪有不想要高壽的,哪有不畏懼死亡的?你有這個想法,倒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你聽我一句勸,我等既然身為儒門弟子,就應該秉承三綱--群臣、父子、夫妻,五常--仁義禮智信!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貫徹仁義,道德隨身,如此一來才能超脫凡人、超凡入聖。做到精神上的永生不死,萬古不滅。”
負傷秀才侃侃而談,說的口沫橫飛。
而李森則被唬了一跳。
超凡脫俗,超凡入聖。
這兩個詞可不得了,這在道藏之中,可是至高無上的聖人境界。難道儒家修士修煉到最頂階的時候,亦是殊途同歸的‘聖人境界’?
“敢問這位仁兄,您剛才的這番言論,是您自己的高論,還是從其他地方得到的?”李森詢問道。
“哈哈,小可區區一介平民布衣,才識有限,哪有這等高論!這些話,都是當年從一本叫做‘春秋紫薇讖’的書上看來的。”負傷秀才打了個哈哈。
“春秋?紫薇?”
李森聞言,神色愈發凝重,再度發問道:“不知道如今這本書尚且在否?李某想要求閱一番。”
“早就不見啦!當年逛書攤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偶遇的這本書,便順手翻看了幾眼。其中內容雖然荒誕不經,但有些地方卻也頗為有趣,於是乎就記了其中的幾句話。剛才聽你所言長生,不自覺就想起了那本書,這才多嘴感慨了幾句。你聽聽也就罷了,不必認真,也不必當真。”負傷秀才隻是擺手。
李森卻不免露出了失望之色的。
不過,李森心中卻已經暗暗對這本流傳在市井之中的‘春秋紫薇讖’暗中留意了。
沒過多久,疾馳在偏僻小巷之中的馬車終於在一座極為清淨的寺院門口停了下來。
當時,便由一群穿戴精良的披甲衛士,將李森和負傷秀才一同‘請’入了寺中。
寺中空空蕩蕩,看不到什麼人影,唯獨能看到數量眾多的房間。
李森和負傷秀才被那群甲士分別送入了一個間隔起來的房間之後,便一個個守在了門口,寸步不離了。一時間,李森就變成了被孤立禁錮在寺院房間之中的‘囚徒’。
就這樣,一直到了傍晚時分,快要吃完飯的時候,一名錦袍小吏方才提著一個飯盒來到了李森房間,他一邊給李森端出了一碗白米飯、一碗白菜湯,一邊提醒李森不要隨意走動,更不要隨意跟其他人搭話。老老實實在的在這裏複習儒門經典,溫習曆代儒門大家的講義便是。三日後,靜靜等待科舉開考便可。
隨後,他還從袖子裏取出了幾本薄薄的書,粗略一看都是他所謂的‘儒門大家留下的經學要義’,可實際上打開一看,全都是本朝的一群老臣,包括本朝的陳丞相在內的尚書台一群大臣,共同編纂的幾本書。
其中內容,雖然都跟四書五經有關,但卻有意無意的貫穿了許多政治主張,並且明目張膽的點名本次科舉考試,就要是要考這些內容。
李森隨手翻看了一下這幾本書之後,心中不免覺得有些荒謬。但最終,李森還是耐著性子一本本盡數看了一遍。
畢竟,慶王爺那邊短時間內恐怕李森是見不到了,如今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這清律寺戒備頗為森嚴,李森心中盤算著,與其冒著風險逃離清律寺,倒不如等到科舉考試之後,直接去拜會慶王爺。反正慶王爺那邊已經有了承諾,料想這幾日也不會放任那幾名道士離開才對。
“參加科舉考試,對於儒門弟子而言乃是極為重要的事情。這幻境既然如此安排,必有深意。不妨暫時聽之任之,以觀情況。”
李森念及於此,不禁微微一笑,隨後便安安靜靜的盤膝坐在了床上,開始靜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