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正站在曆史的新起點上。
一夜之間,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徹底顛覆了原先看似不可動搖的經濟格局,曾經在世界財富舞台上叱吒風雲的很多企業轉瞬間不複存在,世界籠罩在一片慘淡的烏雲之中。
此時此刻,中國發出了一連串顯示其力量和決心的重要聲音,讓世界刮目相看。
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以中英文發表了《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係的思考》,次日,又分別以《關於儲蓄率問題的思考》、《關於改變宏觀和微觀順周期性的進一步探討》為題論述中國在當前金融危機中的立場、建議和構想。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也強勢表示:“國際社會在應對金融危機時,要著眼長遠,對國際金融體係進行有效、全麵的改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係。”
王岐山副總理更是直接在英國的《泰晤士報》撰文指出,國際社會應該推進國際金融體係的改革,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體係的角色和聲音。G20倫敦峰會應該為此次改革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時間表和方針。
如果聯想到溫家寶總理對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安全感到擔憂,再聯想到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年年底的華盛頓G20會議上,提出的要“改善國際貨幣體係,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係多元化,共同支撐國際貨幣體係穩定”的主張,發出這樣的聲音是順理成章的。
這次中國發聲的分貝之高和節奏之快是以前沒有過的,這些組合拳一出,超出了西方一些人的想象,立即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
《華盛頓郵報》認為周小川的建議是對美國經濟的未來投了不信任票;《泰晤士報》一篇專欄指出,中國向美國50年曆史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發出挑戰,這將被視為中國意圖充分利用經濟衰退橫掃西方所造成的經濟實力大轉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周小川發表文章的次日就親自上陣,在白宮記者會上為美元辯護,稱美元異常堅挺,沒必要設立新的全球貨幣;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如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則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對中國的支持。
不管讚成還是反對,中國這次的姿態一改以往低調的行事風格,明確而理性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盡管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係還不太現實,如就IMF規則而言,重要提案需要獲得85%的投票權通過,擁有約17%投票權的美國在IMF重大議題決策上具有“一票否決權”。但中國已展示了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抱負和訴求,並希望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次的高調反映的與其說是經濟的爭論,不如說是一次政治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