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銘欣喜道:“師祖此話當真?”
宋遠橋接話道:“你師祖怎會騙你。若是成為二流高手,在江湖隻要不遇到一流高手,基本上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各大門派的弟子隻要成為二流高手,基本上都會到江湖上曆練一番,一來是不用太過擔心安全問題,二來是因為想要從二流高手突破到一流高手的境界,不是光聚集內力,修煉真氣就行的,想要達到一流高手的境界,還需要有一定的見識和機緣。”
郭元銘歡喜的說道:“師傅,我今天早晨恰巧突破了。”
殷梨亭道:“你個好小子,和師叔比了一下午的劍,也沒告訴我這個好消息。”
殷梨亭正說著話,張三豐伸手在郭元銘手上一搭,郭元銘便覺一股渾厚的真氣在丹田內探了一下。張三豐將手收回,捋了捋銀須,道:“不錯不錯,比師祖當年強多了,師祖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還在少林混日子呢!”
郭元銘道:“多謝師祖謬讚,元銘怎能與師祖相提並論。”
宋遠橋見徒兒這個年紀便已是二流高手,欣慰道:“你剛突破,先穩定下境界,過完除夕再下山吧!”
郭元銘本想明日就下山,但師命不可違,隻能不情願地道:“是,師傅。”
雖然郭元銘突破值得歡喜,但由於張無忌病發,眾人也失去了中秋佳節的興致,便結束了宴席。
郭元銘和殷梨亭對練了一下午的劍,出了一身汗,回到木屋就洗了個澡。換了身幹淨的道袍,郭元銘出了木屋,走到平台邊緣,站在懸崖邊上,望著天空明亮的圓月,頓時湧出一股思戀之情。郭元銘輕聲自語道:“爺爺,我很快就能來祭拜你了。”
第二天一早,郭元銘來到紫霄宮送走了張三豐和張無忌後,便被宋遠橋叫了過去。
宋遠橋道:“元銘,你我雖為師徒,我卻沒有教給你多少東西,實在是慚愧,今日為師就將為師修煉的《綿掌》傳授於你。你雖以修煉劍法為主,但修煉別的功法也能觸類旁通,幫助你領悟劍法。”
郭元銘道:“多謝師傅!”
宋遠橋道:“你且看好。”
宋遠橋一邊演練《綿掌》一邊道:“綿掌的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勁力要求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時迅速、快捷。綿掌修成後剛柔相濟、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剛而不強、柔而不軟。”
郭元銘在旁看著,隻見師傅的掌法時快時慢,時剛時柔,卻又流暢自然,頓時聯想到柔雲劍法也是以‘柔’克敵,但以前自己隻看到它的柔,卻沒注意從剛的方麵入手。
宋遠橋打了一遍綿掌,氣也不喘,對郭元銘道:“記清楚了嗎?”
郭元銘今日的武學境界與當年初學《武當長拳》時,不可同日而語,道:“基本上都以記住。”
宋遠橋道:“你先練一遍給為師看看。”
“是。”郭元銘應了一聲,便將記住的招式掌法打了一遍,而後道:“還請師傅指點。”
宋遠橋道:“招式已無問題,隻是還未得其髓,以後仔細體會,勤加練習即可。你先回去,為師還要處理派內事物。”
“是,徒兒告退。”
…………
…………
清風正走在山間小道上,忽然聽見山頂傳來轟的一聲,暗道:“元銘師兄又在和宋師兄切磋了。”
來到山頂,隻見兩個風度翩翩的少年掌掌相接,衣袖鼓鼓,忽地兩人同時往後退去。
郭元銘對宋青書道:“師兄承讓!”
宋青書道:“想不到我修煉掌法這麼多年,還敵不過你修煉四個月。”
“哪裏哪裏,我這也是取巧之法,之前不都是師兄勝的嗎?”自從四個月前,宋遠橋傳授《綿掌》給郭元銘之後,他便邀以修煉掌法為主的宋青書來山頂切磋,之前每次皆以敗北結束,今日他以誘敵深入之計,逼的宋青書與他對了一掌,宋青書不久前才突破到二流高手的境界,內力略遜郭元銘一籌,才讓郭元銘今日取巧勝了一場。
宋青書道:“師弟不必自謙,勝了便是勝了。何況你未用劍,否則的話,師兄還不知道能在你手下上幾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