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光 故園香光菩提心
關注
作者:陳晰
欣賞賈新光的作品,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碰撞。那是水墨暈染與油彩塊麵之間的碰撞,是理性西方與禪意東方之間的碰撞,更是喧鬧的世界與一顆恬淡心靈的碰撞。
他的藝術,經曆了一場不尋常的嬗變。他向遠方求索,埋首西方藝術多年後,終又回歸到東方文化的土壤。這場藝術之旅,就像他創作中一直延續的“故園”主題一樣,一直在尋找、表達讓心靈棲息的家園。
心中的《故園》
采訪賈新光,是在他位於通州宋莊的家中。陽光灑在寬大的畫案上,一枝墨荷正躍然紙上。室內茶香彌漫,琴聲縈繞,讓人仿佛置身於另外一個時空。
賈新光出生在山東省聊城,但他的童年卻是在黃河下遊的一個小村莊度過的。對於一個有著敏感心靈的孩子來說,童年時家鄉的景色,那丘陵、河流,低矮的土房,暮歸的牛羊,都在他的心中定格成一幅幅畫。“那是完全天然的,沒有被社會修飾和汙染過的最自然、本真的世界,一直讓我懷念。”賈新光說。
長大後,不管他走到哪裏,這故鄉的風景,一直在內心溫暖著他,吸引著他。他在創作的過程中,總在用不同的藝術語言勾勒他心中的故鄉,成為他筆下的《故園》係列。
《故園》中,有寧靜的農村,斑駁的牆壁,冬天的樹木。也有黃土高原,起伏山巒,長河落日。隨著時間的累積,故園的概念也被慢慢擴大,不再是自己家的小村莊。他常常背著畫箱,向更遠的地方追溯,從山東到陝北、新疆……而今的《故園》已經升華成一種心靈的回歸,無論是水墨還是油彩,是寫實還是抽象,那畫作中深沉的情感卻一直未淡!
在賈新光的《故園香光》係列中,荷花是永恒的主角。荷花寓意高潔,在佛教中亦是佛的象征,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仿佛印證了賈新光內心難以盡說的追求。由此,他愛荷、畫荷的習慣,多年來從未改變。賈新光筆下的荷或疏或密,濃淡雜陳,凝靜內斂,美麗卻不咄咄逼人,就像拈花微笑的那隻手,讓心沉靜,在參悟中找到生命的大智慧。這是藝術的魅力,也是藝術家的魅力所在。
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創作的《故園》,在賈新光的筆下,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藝術世界。從《夢回故園》《故園月色》《故園花開》到《故園香光》係列,故園不斷在變,從開始的寫實油畫越來越形而上,更加具有象征性的意味。
如同評論家所說的,“故園之於他的藝術,從一開始就不隻是某種故土、原鄉、血緣共同體或人文地理之類的確定性能指,因此也不僅僅是單純的題材、主題、風格的表達,甚至用‘精神家園’來指稱,也難免浮泛。然而,它又如此實在,如此真切,渾然而閃爍,普遍且獨特。”
尋找生命的支點
和很多藝術家一樣,賈新光也是在很小的時候便顯露出天分。童年時,手裏總是抓著一支鉛筆,看到什麼就畫什麼。而成就一位藝術家,需要很多的因素。賈新光很幸運。小學時候的美術老師李洪春,對他的藝術天分十分欣賞和鼓勵。美術課上,常常把他的作品當做範畫,讓大家臨摹。“當時感覺這是很大的榮譽啊。”賈新光說,老師的鼓勵讓他更有信心,也更有興趣。
他曾經跟電影公司的宋祥智老師學習畫海報,學了一段時間後,老師便把畫電影海報的“重任”交給他做。那是聊城市最顯眼的地方,很高很大的一麵牆,在人來人往的市中心,豎立著高幾米的大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