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曉 畫出東方之美(1 / 2)

孫曉 畫出東方之美

封底人物

作者:鄧中千 楊茜淳 葉紅

他是旅居海外著名的實力派畫家,藝術家。

他自幼學畫,曾從師中央美術學院李苦禪、齊良遲、梁樹年、高冠華等國畫大師。

他生性豁達、廣結善緣,是朋友眼中的奇才。

他的作品深受海內外收藏家、美術館青睞,獲獎作品不計其數……

他就是孫曉,現任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新西蘭華人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新西蘭中國書畫藝術協會副會長。

容名師之長

孫曉自幼酷愛繪畫,18歲入伍,20歲偶遇章民生教授。那天,他正在野外訓練,見到一位先生在寫生,便虔誠上前請教。沒想到,那位正是中央美術學院國畫係的章民生教授。福氣和運氣接踵而來,章教授與他一見如故,欣然收他為弟子,不但自己為得一高徒而高興,還把他介紹給了中國當代大寫意畫的宗師李苦禪先生。看過孫曉的畫,李大師感慨萬分。宛如當年窮困山東車夫,青年李苦禪拜見齊白石為師。李大師給孫曉《瓜實累累》那幅畫題簽的時候是1982年,那年,孫曉22歲。

此後,孫曉還得到了焦可群、高冠華等中國著名畫家的親傳和齊白石之子齊良遲、國畫大師李可染等著名畫家的首肯和讚譽,同時得到諸多名家的題詞:

其中有中央美術學院高冠華教授題道:“用墨難,用色猶難,曉為此幀設色清古得雅,得用色之真諦矣,佩服!”

沈鵬先生題道:“美在生活。”

齊良遲先生題道:“孫曉先生畫,我所不能,白石老人像,齊良遲敬題。”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當然,孫曉是幸運的,但在這幸運後邊看到的是孫曉繪畫的潛力、看到的是他熱情執著的性格、敏而好學的治學態度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得天地靈氣

孫曉的性格熱情而又憂鬱、率真而又沉靜、粗放而又細膩。性格的雙重性一樣表現在他的畫中。

他的畫,清麗和渾厚並存,撲拙與柔美同在,粗獷和細膩並舉。他把傳統的繪畫藝術融會貫通,比如溫柔絢麗的工筆牡丹、大寫意蒼鷹等等,而且在取材上更是山水、花鳥、動物、潑墨等形式無所不通。有人看他的畫“累”,是因為視覺的落差;又人感覺他的畫“雜”,是因畫種超出想象。這樣獨樹一幟是他性格的使然,是他采古人諸派之精華的使然,更是他融名師之長使然。

看他的《山水圖》,寸管皺成萬疊山,嵯峨蒼澗水潺潺,塵心靜候天機得,人在清泉白石間。他的山水,布局巧妙、用筆蒼勁。凡林石之上下,鳥雁之潮洄,與岸草溪水。山光去影之相掩映,柔中帶剛,如蒼茫雲海,如枯樹迎風,其氣勢雄壯,中見勁力,其格調傳統中見新意,韻之神機也。

看他的《猛虎圖》,孫曉畫虎虎神通,雙眼如電力百鈞;穀風嘯暗天避日,尾掃林雙萬葉新。觀其虎,動靜各備,細品態,隨變而變,光色表達更顯西洋畫派功力又不失傳統風範,能得虎威、得虎神、得虎勢。對老虎的形體加以具象的寫實描繪,細而不膩、甜而不俗,虎的姿勢、動勢、眼神的繪畫,構圖得勢、內有筋骨、外有肌膚,絲的細微到位,把握恰到好處,取遠勢近取質的效果,淋漓生動,神韻備至。其博擊之力,瞰人之勢,幾破紙而出,溢出畫外。

看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中西合璧的畫是“荷之夢”係列。他畫的荷注重了傳統工筆有關的工、線、色的技藝,結構準確、比例適度,有借鑒西方的技法,注重色彩,通過色調明暗變化,凸現主題物象,把荷的各種態勢表現的淋漓盡致。也使中國畫的白描、著色糅合了西畫中素描、速寫因素及光感效應、空間質感,產生了更大的自由感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