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關貿總協定產生的曆史背景(2 / 3)

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前夕的這三次會議,其中以雅爾塔會議的決定和精神為主體,對戰後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主導作用。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領袖在考慮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同時,也把戰後世界經濟秩序作為考慮的重要議題。1944年6月6日,美、英、法等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金融會議,旨在安排戰後國際金融秩序,以促進各國的經濟與貿易的發展,特別是力圖通過國際經濟組織的形式,協調解決各國資金供求、經濟恢複和經濟貿易中的重要問題。會議由美國和英國兩個國家唱主角。美國提出了懷特方案,英國提出了凱恩斯方案,最後懷特方案取勝。會議以懷特方案為基礎,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協定”,這兩個協定確定了戰後世界金融發展的基本格局。

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的戰後金融體係的基本點是:確認美國政策規定的35美元等於1盎司黃金的官價,各國中央銀行可將持有的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其他成員國的貨幣按含金量同美元製定固定比價。這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世界金融體係。從此,美元成為與黃金相同的儲備貨幣,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支付手段,以美元為中心實行固定彙率的資本主義貨幣體係就此形成和運作。1945年12月27日,布雷頓森林協定正式生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複興與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正式成立。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實施和兩個世界性經濟組織的建立,一方麵形成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和美國對外金融和貿易的擴張;另一方麵幫助和促進世界很多國家的經濟走向恢複,尤其在推動資本主義經濟複蘇上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布雷頓森林協定雖確定了戰後世界金融和經濟秩序的基本格局,但在國際貿易領域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國際經濟組織。因為保護主義的貿易壁壘對世界貿易造成的影響和損害還很大,急需要有一個國際性的貿易組織來協調貿易爭端,消除保護主義。對美、英等國來說,建立這樣的國際組織更為迫切。

三、貿易自由主義理論有新的發展並為一些國家的政府所接受,為國際貿易規則的製定提供了理論根據

在世界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政策的較量,貿易保護主義的理論和貿易自由主義的理論也經常進行著激烈的論戰。貿易保護主義的理論家認為,一國的工業生產是該國經濟的命脈,所以保護民族工業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往往把國家封鎖起來看國家的發展和國家的利益,他們給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提供樹立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理論根據。主張貿易自由的理論家在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中不斷提出了許多開放世界市場、推進自由貿易的理論。遠在19世紀,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亞當·斯密、約翰·穆勒等人就提出了“比較利益”說。他們認為在國際經濟關係中,每個國家都有比較利益,隻要發揮專長,不管搞什麼經濟活動,每個國家總能有所得益,因而,工業化國家無須害怕自由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