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日加入WTO,實現與世界經濟的接軌,這不僅有利於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而且也利於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和多邊貿易體製的不斷加強。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世界經濟組織的成員國,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中國被排斥在世界貿易組織之外是不公正的,世界貿易組織沒有中國的參加也是不完整的。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國加入WTO無論對中國對世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積極與世貿組織的規則接軌
1.大幅度降低關稅
自從1992年中國政府決定在若幹年內逐步降低中國關稅稅率,使之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以來,中國對進口稅收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1992年1月降低了225種進口商品的關稅,12月又宣布降低了3371種進口商品的關稅,使關稅水平從42.0%降到39.9%,海關平均稅率降低7.3%。1993年12月又對2898個稅號的進口商品實行主動減稅,減幅達8.8%,同月還宣布取消了9類283個稅號的進口配額和進口許可證,1993年年末關稅水平降至36.6%。1994年1月,中國開始對農藥、農藥中間體、部分機電產品的零部件等234種商品進一步降低了關稅稅率。同時還適當地降低了小汽車的進口關稅稅率,對減免關稅政策也進行了調整,從而使中國關稅稅率降至35.9%。1996年4月,中國又大幅度調低進口關稅稅率,涉及4997個稅號,同時取消了176種商品的進口配額限製,關稅總水平降至23%。1997年10月以後,中國再次將平均關稅水平從23%降至17%。
由此可見,中國僅用幾年的時間就將關稅平均水平從43%降到17%,削減了60%以上,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罕見的。另外,中國政策承諾2000年關稅總水平降至15%。預計到2004年農產品關稅降至17%左右,工業品平均關稅降至10%以下,汽車零部件平均進口關稅將降至10%,整車關稅可降至25%,藥品、木材以及低價的關稅水平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逐步取消非關稅措施
非關稅措施是過去我國對進口商品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1992年中國實行許可證管理的商品達1274項,約占進口總額的47%。從1994年開始,我國開始大幅度削減進口許可證清單,宣布對283種商品取消進口管理。1995年再度取消195種商品的進口許可證配額。年4月又逐步取消了176種商品的進口許可證和進口配額。在出口方麵,1993年11月實行《出口商品暫行管理辦法》,取消了出口商品的分類,除16種商品由國家統一聯合經營外,其餘大部分商品放開經營。此外,我國還基本取消了進口定價製度,進口商品95%都已放開了價格。到目前為止,中國實施非關稅措施管理的商品隻有300多項。我國承諾,到2005年大部分非關稅措施將被取消,包括汽車進口的配額限製。
3.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
中國在1994年以前進行了“複關”談判並不需要涉及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問題。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後,服務貿易市場準人的問題成為中國“入世”的一個重要談判問題。服務貿易談判涉及的領域較多,包括銀行、保險、運輸、建築、旅遊、通信、法律、會計、谘詢、商業批零、房地產、計算機軟件和係統服務、醫療等許多行業。由於我國的服務貿易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無論在資本、技術或管理等方麵都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力。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必將對這些行業造成極大的衝擊。即使如此,我國還是根據現行的政策法規,向“烏拉圭回合”遞交了初步的承諾開價單,涉及航空、專業服務、銀行、廣告、旅遊、近海石油勘探6個服務部門。近幾年我國還在金融領域進行了重大改革。至1995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共批準了470家銀行代表處和135家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同時還在上海和深圳允許在華外資銀行試辦人民幣業務。年我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標誌著我國在外彙製度方麵邁出了巨大步伐。1992年以來,我國相繼開放了零售商業、民航、保險等行業。1996年以來又允許設立中外合資外貿企業、連鎖商業等。最近我國又宣布了擴大開放服務貿易的範圍,放寬合資外資企業的審批,允許開放中外合資旅行社,允許外國金融機構申請在全國各地設立營業性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