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體製全麵創新戰略(2)(1 / 3)

發展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其服務、溝通、公證、監督的作用,要著重發展會計師、審計師和律師事務所,還要發展公正和仲裁機構、計量和質量檢驗認證機構,信息谘詢機構、資產資信評估機構。中介組織要依法通過資格認定,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律性約束機製,承擔相應的法律和經濟責任,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

三、關於政府管理經濟方式的創新

計劃經濟時期,政府是企業的“婆婆”,過多地管理了微觀經濟活動,形成了政企不分、政經不分的現象。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已經由直接管理經濟轉為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各級政府已經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絕大多數企業已經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但是一些地區的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職能轉變方麵還很滯後。因此,有必要在職能轉變方麵進一步深化改革,創造性地發揮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和作用。

政府必須按照中央確定的如下目標轉變職能,就是:政府的主要職能是製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同時政府還要培育市場體係,監督市場運行和維護公平競爭,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控製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國有資產和監督國有資產運行,實現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職能。當前,政府要綜合運用計劃、財政、金融等手段,發揮價格、稅收、利率、彙率等杠杆作用,引導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保證經濟穩定增長。要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帶動企業和社會投資,促進社會消費。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調節貨幣供應量,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進金融服務,提高金融企業競爭能力,強化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金融資產質量。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製和機構改革,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並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不直接幹預企業經營活動,減少對經濟事務的行政性審批。繼續改革和精簡政府機構,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製。

四、關於各個領域的全麵創新

我們說的體製創新除了企業和市場體係的創新外,還涉及到各個領域的創新,至少在如下一些領域要深化改革,完成體製創新的目標。

1.金融體製的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要從主要依靠信貸規模管理轉變為運用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調控貨幣供應量,保持幣值穩定。同時要監管國內金融機構,維護和穩定金融秩序。銀行與證券業務要實行分業管理,中國人民銀行要及時調整貨幣和信貸政策,建立政策性銀行,實行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分離。所有專業銀行都要變成規範的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按照資金供求狀況,及時調整利率,並允許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在規定幅度內自由浮動。要實現銀行係統的管理現代化,力爭實現計算機網絡化,擴大商業彙票和支票等結算工具的使用麵。國家還要從戰略上考慮如何使國外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金融領域,如何在大開放中做好金融領域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