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拓展國際貿易空間的大經貿戰略(1)(1 / 2)

從一定程度上講,經濟的發展是以產品品質和市場實現為關鍵點的,二者相輔相成。產品的品質再好,也要以健全規範的市場體係為保證,從而完成“驚險的一跳”,實現產品的價值。同樣,市場體係再完善,也要以適銷對路的產品為條件才能進行商品交易。然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相對落後,農業基礎薄弱,生態脆弱,農產品附加值低,工業體製創新與技術創新不足,品牌效益差,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缺乏健全規範的運行法規和製度。同時,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建立,但市場運行秩序有待進一步規範,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正在形成。這種商品品質不佳和市場發育程度不足的狀況使我國在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時受到了很大的限製,一些產業領域對外開放程度不夠,對外貿易夥伴過於局限,增加了外貿風險,區域經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融入不足。另外,外貿體製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高素質的對外貿易專業人才隊伍有待充實,大型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能力和膽識急需提高。這些都使我國在對外貿易活動中處於不利地位。麵對知識經濟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和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我國必須從戰略高度出發製定一個寬領域、全方位、多渠道的大經貿戰略,尋求外貿機會,拓展外貿空間,提高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能力。

一、在各產業領域全方位拓展對外貿易

WTO在農產品、動植物產品、奶製品、紡織品與服裝、電子信息、銀行保險、知識產權等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許多領域製定了相應的協議和協定,對於減少經濟活動中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規範國際貿易中不公平的競爭行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促進了各國在透明度和非歧視原則下開展的公平交易,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當前,世界經濟優勢互補的經營方式、優勝劣汰的競爭機製和網絡經濟帶來的信息溝通的便利,已經將各國的經濟活動緊密地聯係起來,新興業務不斷出現,對外貿易領域得到了擴展,外貿額大幅增加,促進了全球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高效利用。

目前,我國的貨物貿易發展水平低。由於計劃經濟體製下國有企業占有比例大,“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比較突出,因此即便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政策的多年來,一些企業一時仍難以徹底擺脫舊體製的困擾,特別是傳統產業中的某些企業,一方麵還習慣於聽命行政安排,缺乏自發的市場競爭動力,生產要素缺少流動性,另一方麵企業資金不足,包袱沉重,傳統工藝和陳舊的機器設備超期服役。與之對應,在對外貿易領域,我國出口的產品還主要集中在農副土特產品、非食用原材料、紡織品、化學品、橡膠製品、礦物燃料、機械及運輸設備等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上,出口的機器設備機電一體化程度較低,出口商品缺乏名牌,過多依賴的低價競銷方式往往成為他國反傾銷的借口,國際競爭能力明顯不足。服務貿易領域,雖在國際旅遊、工程承包、衛星發射、遠洋運輸等新興領域發展較好,但在其他一些領域,我們開展得還多是傳統業務,在金融、醫療、谘詢、廣告、保險、法律及其他一些中介組織的發展中,高新技術含量的新興工作手段,如計算機網絡化、智能化等,采用不夠,並且還沒有走向國際市場,服務業的規模、質量和技術水平不足,服務貿易的出口水平極低。另外,我國新的專利技術、出版物、商標、工業設計、集成電路等層出不窮,人們的法律意識日漸提高,但在知識產權的以法保護方麵仍然不足,特別是盜版現象比較突出,依法打擊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