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拓展國際貿易空間的大經貿戰略(2)(1 / 2)

目前,我國對外貿易領域中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其次為北美洲和歐洲地區。1998年,我國向國外海關出口的產品總額中,達百萬美元以上的是美國3797587萬美元、日本2969199萬美元,其次為德國735392萬美元、韓國626898萬美元、荷蘭516151萬美元、英國463219萬美元、新加坡393004萬美元、法國282276萬美元。對外出口的貿易夥伴主要是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法國、荷蘭等,向非洲、拉丁美洲、中東等地區,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出口較少。在利用外商投資方麵,我國吸引資金的來源地也集中在亞洲,其次為北美洲和歐洲。1998年,我國實際利用的外商投資主要有美國389844萬美元、新加坡340397萬美元、日本340036萬美元、韓國180320萬美元、英國117486萬美元、德國73673萬美元、荷蘭71882萬美元、法國71489萬美元等。

當前,隨著新的縱橫交錯的交通通道的出現、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區域經濟一體化下國與國之間界限的弱化、貿易國之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削弱,全球經濟正在融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貿易方式也開始突破地區和時間的界限向深層次發展。世界貿易組織有130多個成員國,曆經十幾年“複關”與“入世”的漫漫征途,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完成“入世”的前期工作。中國“入世”後,我們將享有締約方的權利、履行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義務。在“入世”前,我們除應繼續加強同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的經貿活動和對外聯係、與周邊國家增強貿易來往外,還應製定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利用世貿組織各項協定及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安排,積極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發展外經貿關係,在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中尋找新的市場,增加貿易夥伴,擴大出口產品的市場空間,確保外貿出口渠道多樣化,以便減少在動蕩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發生的諸多貿易風險。

三、參與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各國在對外貿易關係中比較利益日益突出,互補性日益明顯,揚長避短的貿易方式使國際分工愈益細化,生產的專業化和協作化不僅使生產要素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使產出增加、質量提高。生產的國際化、金融的一體化,以及貿易的全球化已將各國的經濟活動緊密地聯係了起來,它客觀上要求各國不斷發展多層次寬領域的經濟貿易聯係。因此,中國作為即將加入“WTO”世界經濟體係中的發展中大國,特別要加強與WTO成員國及其他各國的經貿往來,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之中。

在對外貿易中,中國進出口的主要地區集中在亞洲,雖然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都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但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進出口總額總是高於其他各洲。在地緣關係上,我們與周邊的亞洲國家是近鄰,交通便利,曆史上經濟關係比較密切,文化類型相似,語言便於溝通,生活習慣相近,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雖有,但總體來講不是很大。作為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大國,這些相近的發展條件要求我國必須立足於亞洲地區經濟貿易關係的發展,積極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活動,與周邊國家加強溝通和磋商,在互惠互利、公平公正的貿易原則下,穩步推進投資和貿易的自由化,以自身的開放與發展增強地區經濟實力和亞洲各國的合力,並以此作為開拓美歐非等地區市場的根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我國將會更深人地參與世界經濟活動,在“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的條件下,我國以發展為硬道理,以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就必須與世界上各種形式的區域經濟集團增強貿易聯係,並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中區域性貿易安排所提出的自由貿易區、經濟同盟的利益受保障的特點,與經濟集團發展外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