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一方麵促進了國內經濟體製和企業製度改革的深化,一方麵使中國完全融入世界經濟,與世界共同發展進步。中國在古代的閉關自守使它落後於世界的發展,在近代受到西方強國的瓜分欺淩。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又進人閉關鎖國的時期,違背了工業經濟發展的規律。使中國喪失了對外交流、學習世界先進科技和產業的機會,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再次拉大。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相對中西部地區,在近代吸納了不少西方工業科技,具有工業科技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東部率先建立了十數個對外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吸收境外資金和技術,使這一地區迅速發展,成為中國的經濟文化發達地區。這次中國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對中國今後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對中國的發達地區來說,“入世”是更大的對外開放,這一地區將獲更大的發展機遇,同時,由於經濟技術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存在,也麵臨著更大的挑戰。加入WTO,東部發達地區在信息產業和技術貿易的發展上可能獲得較為有利的條件和較大的發展空間,較之西部落後地區,能更快地與世界經濟結合,實現產業結構的跨越升級換代,進出口貿易更加繁榮。但是加入WTO,東部發達地區又麵臨著產業結構急劇調整的要求,同時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又阻礙產業結構調整,使結構調整付出更大的成本。在未來幾年裏東部地區將出現一個為增強國際競爭力而必須麵對的資本和產業的重組浪潮。中國東部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在應對“入世”中具有自己的優勢如地理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開放優勢、產業優勢,有特區建設經驗和開放經驗,可使東部發達地區成為“入世”的前沿地帶。東部發達地區應該積極應對“入世”,帶動全國的“入世”態的形成。
一、東部發達地區應率先進行政策調整
東部發達地區可以比中西部地區城市先行開放保險、銀行、旅遊、法律服務、電信、零售業等行業,由國際資本進人和經營。東部地區應積極調整外貿政策,使市場更加開放,投資環境更加寬鬆。積極調低進口關稅,使平均關稅在“入世”後的兩年內調低到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降低進口調節關稅,縮小主動配額,縮小許可證製度的應用範圍。對內對外逐步放開外貿經營權,取消外貿公司的進出口代理,取消外資企業的出口申請及外彙平衡等製度。大幅度放開商品的經營權,擴大外商外資的市場準入,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提高外貿政策的透明度。
通過上述政策的調整,使東部發達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使“入世”開放的前沿地區市場準人和投資自由度大大提高,並逐漸進人合資、合作和獨資以外的收購、兼並等跨國經濟活動範圍。
二、積極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重組
加入世貿組織,進人一體化的世界經濟體係中的各國都存在著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主要目標的產業重組,近年來發達國家的產業重組不斷掀起浪潮。我國處在經濟轉型時期,資本、技術方麵都存在國際競爭弱勢。東部發達地區可率先進行以提高關鍵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戰略產業的戰略競爭力為目標的產業重組和結構調整。提高關鍵產業和戰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以及跨國公司在經濟實力、技術與管理水平等方麵的差距。
關鍵產業是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拉動效應的產業或部門。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中期,關鍵產業是石化、電子、汽車、機械等,這些產業在多年的發展中已有了較好的產業基礎。東部發達地區牽頭進行以石化、電子、汽車、機械等為主導和關鍵產業為中心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重組和整合。通過產業重組和整合發揮先進技術的擴散帶動作用和配置生產力的組合,增強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使產品不失國內市場,打進國外市場,拉動本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增長。爭取將國內的過剩生產能力消化在國際市場,把國內經濟的“不平衡”,消化在國際市場。如通過重組提高汽車工業的競爭力,將汽車推向國際消費市場,增加我國財富、挖掘發揮我國汽車生產能力。在這方麵東部發達地區具有能力和基礎,應以東部發達地區為龍頭進行產業重組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