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農業“入世”應策(1 / 2)

一、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與麵臨的挑戰

據世界銀行的資料,我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從1992年的31.2%下降到1996年的19.8%,並且計劃在2005年以前下降到16.2%。此外在加入WTO之後,我國還要取消大部分的非關稅壁壘。外國農產品將以優質低價的優勢進人我國,給國內農林畜產品的銷售會帶來很大的衝擊。根據簽署的《中美農業合作協議》我國將撤銷已實施長達30年的不允許進口美國西北部各州小麥的禁令和撤銷對美國牛肉和柑橘的進口禁令。預計我國對美國小麥的進口由目前的每年300萬噸增加到500萬噸。根據已達成的農業協議,我國目前高達45%的農產品關稅,到2004年平均關稅要降到17%,重點農產品關稅則要降到14.5%。屆時,國外小麥、玉米、優質大米,各種洋水果,畜產品將以便宜的價格和對中國人的新鮮誘惑及時尚享受誘惑,占領中國市場。這種衝擊是極大的,將會引發我國部分地區某些農產品生產的破產。我國農業收入和農民收入會有很大的下降。目前,我國農業已處“穀賤傷農”的境地中,農民賣糧難、賣水果難、賣蔬菜難的問題已經很突出。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種養結構隨著市場引導發生了很大的調整,經濟作物生產快速發展。其中隻有很少部分引進了國外菜果品種進行生產外,大部分還是本國品種,有些是國內優良品種,有些由於是盲目發展,沒有市場眼光,發展了沒有競爭力的非優良品種,有的品種退化,沒有種植效益,浪費很大。改革以來,中國大陸最初隻有哈密瓜和荔枝可以打進洋水果充斥的香港市場,其他卻因品種質量劣勢難以競爭。加入WTD以後,進口農產品將會擠掉我國農產品不少的國內市場,使我國農產品損失較大的市場份額,僅進口小麥一項,就要達到54.6億元人民幣。加入WTO對我國農業的衝擊將是嚴重的,我們將麵臨農業經濟衰退,農業收入下降,農業人口嚴重過剩,勞動力沒有出路,貧困,社會不安定等一係列由農業和農村問題引發的巨大社會問題。我國傳統上還是農業大國和農業人口大國,農業及農村問題引發的社會震動是大麵積的和深層的。屆時鄉鎮企業也會受到衝擊、問題還會加深。這是我們應予考慮的一個方麵的問題。

二、我國農業的“入世”應策

一個生產落後的農業大國,要突然應對加入WTO後的全球化的農業市場,挑戰是嚴峻的困難是巨大的。我們必須在加入WTO的過程中積極選擇應對方略,把農業損失減小,並逐步在全球化農業生產和市場中找到出路,發揚自身的長處在全球化農業生產中振興自己。

1.積極調整改造農業生產組織結構,將分散的市場競爭力弱的家庭農業生產轉變為企業化農業生產。在鞏固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製的基礎上,實行土地使用權人股、轉租、聯營等方式,進行規模經營和集體企業化經營,增強農業生產的競爭力。

2.正視現實和國際市場,實行農業開放戰略,引種國際優勢農業生產品種和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用“拉進來打出去”的辦法,變國外的優勢為自己的優勢。逐步以“土產洋貨”擠占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農業產業對外開放吸引外資農業投入,“拉進來打出去”搞創彙農業。引人國外高科技農業,改造我國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與世界農業貿易及生產接軌。以國內廉價農業勞動力條件吸引國際農業產業資本投入,消化國內農業勞動力,解決農村收入減少的問題。加入WTO,實現農業農村的對外開放,以開放促進農業經濟和農村社會的發展,將為我國帶來極其深刻的變革,促進我國社會結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