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化學工業“入世”應策(1 / 2)

一、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現狀及麵臨的挑戰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它為工農業、交通運輸業、國防、高新技術和人民生活的健康發展提供原材料和消費品。從全球來看,化學工業一直是增長速度較快的部門。化學工業產品數萬種,許多產品又受本國資源的限製,所以化學工業又是一個對外貿依賴性很大的生產部門。化工的進出口貿易額的增長速度一直高於一般工業和化工自身的生產增長速度。據統計,1989年~1990年世界化工業生產增長8.5%,產品的出口增長是12.2%。加入WTO自然是化學工業界的熱點問題。“入世”後,化學工業的原料和產品的國際貿易對我國來說更加暢通。

化學工業的另一個特點是日益依靠科技進步,向高新技術發展。化學工業本來就是能源密集和技術密集的行業,產品的技術更新速度很快。世界上主要化工公司科技開發費用一般要占銷售總額2%~3%,精細化工要達到5%~6%,20世紀末,世界化工科技投入都很大,研發費用一般提高到總銷售額的5%~6%,精細化工的研發費用提高到總銷售額的10%。有些化工產品研發周期費用都很高,如開發一個新農藥、要篩選20000個化合物,花費近1億美元,需要8~10年的時間。所以,知識產權保護在世界化工業的要求是明顯的。

我國化學工業幾十年的發展,成績不小,但仍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需求。我國每年都要花費巨額外彙進口化工產品。化工的對外貿易逆差一直存在,逐年提高,90年代每年有幾十億美元的逆差。改革開放以來,市場開放,外貿擴大,但由於曆史的原因,國內化工業在種種行政幹預和保護下得以發展,許多產品的市場是在實行多種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占有的。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在我國產品進入別國市場的同時,國內市場將成為國際市場的一部分,原來對市場的保護將不存在。我國化工業將麵臨激烈的技術貿易的國際競爭局麵,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是有利於我國化學工業的結構改組和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水平和競爭力的。但是,從短期來看,我國化工業將受到國際市場的巨大的衝擊,無論是生產、建設、科技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麵都麵臨嚴峻的考驗。

首先,我國許多化工企業,生產工藝和設備落後,生產裝置達不到合理的規模,產品成本高,質量低,用戶服務跟不上,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價格和質量優勢,沒有國際競爭力。化工產品關稅由目前的30%減到10%,國外化工產品將以大大低於國產成本的價格進人我國市場。如我國的聚氯乙烯生產,1990年每噸成本在3800~4000元之間,而國外同類產品每噸隻售380~400美元,折合人民幣在3100~3300元之間。今後關稅降至10%,每噸售價在2600元上下。有機化工和合成材料產品都麵臨這種情況。受知識產權保護的精細化工,其產品質量和價格也難以與國外產品競爭。

其次,我國化工建設周期長,又達不到效益規模,耗資巨大。這樣背的利息大,投產後,市場形勢又大變。產品成本高不說,因質量品種落後,難以有市場。這說明我國在大型化工企業建設方麵基礎薄弱。還有一些產品如鉀肥生產,國內可溶性鉀資源有限,處理一些礦石能耗大、成本高,但在國際市場上鉀肥資源充足,售價不高。那些受國內資源製約的化工產品在國際競爭中都沒有優勢。

再次,我國化工科技事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由於科技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還是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們不得不用仿製的辦法推動化工業的發展。我國許多化工產品特別是精細化工產品的發展,主要靠仿製外國產品。如農藥行業,現在生產的146個品種中,95%是屬於仿製的,染料300多個品種,仿製的在80%以上,生產彩色膠卷,要用一百多種化工產品,國產化率僅在6%~8%。許多新興領域由於起步晚,有幾十類品種在我國還是空白。而且精細化工產品3600個品種中,基本是低檔的。我國現行的專利法對化學物質不給予專利保護,從立法上為仿製化工產品保留了餘地。我國對化工產品的仿製,省去了較長的費用很大的研發過程及複雜的試驗過程。而隻從進口農藥等化工產品中選擇新品種,通過剖析,直接進行合成小試和中試,使有限的人力物力發揮了較為明顯的效果。但是,中美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諒解備忘錄的簽訂,加入世貿組織後,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定,都必須很好地遵守,就不能繼續搞化工產品的仿製。我國化工科技的研究和產品的開發,將麵臨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