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紡織服裝業“入世”應策(2 / 3)

3.服裝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

我國的服裝業發展水平較低,出口服裝麵料的國產化水平不高,許多服裝的款式、風格缺乏獨特創意而流於一般,服裝設計難以引領國際高檔服裝發展的潮流,難以適應市場多變的需求。目前,國內的一批中青年服裝設計師推出的款式藝術性較高,但缺乏實用性,既無法引導國內服裝業的發展潮流,又無法與世界服裝界的發展相融合。同時,由於缺乏縱橫聯絡、係統全麵、準確靈敏的信息網絡,因此,企業一方麵難以準確把握市場需求信息,一方麵又難以看準服裝流行趨勢,造成企業生產不能及時地與國內外市場銜接,銷售環節出現的障礙使企業不能及時地實現經濟利益,從而也就失去了企業發展的市場動力和基礎。

4.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不夠

開發與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活力與生命。但我國多年來,由於舊的計劃經濟體製的嚴重束縛,紡織服裝企業生產設備陳舊、技術改造步伐緩慢。企業缺乏發展的動力與後勁,效益的低下使得各項經費特別是科研開發與技術改造資金嚴重不足,企業設備機電一體化程度低、耗能高、役齡長、工藝落後。企業生產的主要是檔次不高、產品結構單一、款式單調、色澤不鮮明的常規產品,產品的非價格競爭力較差,國際流行的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紡織服裝產品在我國非常薄弱或尚屬空白有待開發。

5.企業負擔沉重

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企業辦社會”的局麵,使許多紡織服裝企業承擔了本應由社會分擔的責任,職工住房分配、醫療費用報銷、養老金發放、安排子女就業等都成了它所做的重要工作,企業包袱沉重,精力分散,經濟效益逐年滑坡。在社會住房和醫療製度改革有待繼續深化,社會保障體係還不健全的條件下,一方麵要求企業減輕社會包袱,適應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競爭和科技為動力,不失時機地加快發展,但另一方麵企業又必須在體製轉軌時期考慮到社會穩定的大局,安排好老職工的生活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工作,以保持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穩定的社會環境。

除了以上所存在的問題外,還有一些問題可能在“入世”後受到國外產品的劇烈衝擊時才會更加突顯出來,使中國的紡織品服裝業麵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比如,在進口方麵,貿易自由化將使我國紡織領域現存的高度保護結構解體,由此可能給紡織服裝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在服務業自由輸入,國內居民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由此改變的情況下,如果國內紡織企業不做區域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麵的適時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那麼高檔產品的消費市場將很可能被國外產品占領。在出口方麵,“入世”後產生的情況可能是更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更加嚴格的貿易規則及更為嚴密的貿易監督,這些都將使我國麵臨嚴酷的市場考驗。因此,麵臨“入世”,我們必須有緊迫感、危機感,要用敏銳的洞察力認真分析存在的企業機製問題、外貿體製問題、社會法製對企業運行與產品生產的約束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找到根本性的解決對策,有步驟有重點地采取措施,以更好地應付外國產品競爭的衝擊。

三、紡織服裝業的“入世”應策

麵對“入世”的衝擊,認真分析我國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認為,隻有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向國際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水平看齊,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以市場為基礎、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為保證,創出名牌,才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出路。為此,我們應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切實盡早解決紡織服裝行業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好紡織服裝業的“入世”準備。

1.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做好調控和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