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加入WTO的影響,我國旅遊業既麵臨著一次良好的發展機遇,又麵臨著旅遊服務與國際標準全麵接軌的挑戰。
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由於種種原因,旅遊業的發展與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我國旅遊業起步於1978年。20多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無論硬件設施還是軟件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今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1978年我國接待入境旅遊者共計180.9萬人次,旅遊外彙收入2.63億美元;1998年海外入境旅客達5348萬人次,已成為世界第6大旅遊大國,旅遊外彙收入126億美元,居世界第7位。與此同時,國內旅遊也得到迅猛發展,1997年,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6.44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2112.7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國內旅遊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市場之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旅遊業已初具規模,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滿足不同層次旅客需求的飯店不斷湧現,解決了旅遊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並形成了以旅遊飯店為基地的娛樂設施和民俗表演等相互依托、相互配套的格局。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和運力的增加,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旅遊資源的開發及旅遊產品特色體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旅遊者在觀光遊覽方麵的需求。
旅遊服務專門機構的建設與旅遊人才的培養成績斐然。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2000家經營國際、國內旅遊業務的旅行社,直接從事旅遊服務的從業人員已超過200萬,同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旅遊業務關係。全國共有36所高等院校設立了旅遊係或旅遊專業,200多所旅遊中等管理職業學校,累計培養各層次專門人才3萬多人。此外還采取各種方式培養近3萬名專門人才。
旅遊業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領域。目前,我國旅遊業的開放水平是較高的。除了旅行社尚未完全對外開放,主要領域和環節基本上都對外開放了。加入WTO後,對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既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優勢與劣勢並存,我國旅遊業將麵臨生存與淘汰的嚴峻考驗。
二、“入世”的機遇與挑戰
1.加入WTO後我國旅遊業的機遇
加入WTO後,將使我國的國際旅遊人數及外彙收入有一個大的飛躍,這對於我國旅遊業來說,無疑是一次新的發展契機。
(1)加入WTO後,將使我國旅遊業適應新的競爭形勢,並按國際慣例、國際服務貿易程序組織經營,促使我國旅遊業加快體製改革。有利於引進靈活的經營機製,建立規範的市場競爭體係;有利於完善內部管理,推動產業結構合理調整,促使我國旅遊業向集團化發展。
(2)加入WTO後,有利於我國旅遊業拓展海外經營業務,吸引海外遊客,獲得與國際同行業平等的競爭地位。目前一些國家對中國公民和企業及商品實行歧視、限製政策,大大限製了中國旅遊業效益的發揮。加入WTO後,將有助於改變這種狀況,有利於我國旅遊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發揮價廉物美的優勢,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有利於我國旅遊業獲得在海外發展的良好時機。
(3)加入WTO後,有利於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的擴大,增大我國國際旅遊的接待規模,並進一步推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貿往來。隨之,國際商務往來更加頻繁,從而帶動商務旅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