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企業“入世”應策(1 / 2)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在享受多邊貿易體製協議框架權利的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這樣,中國的企業也將直接麵對全球市場,與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直接競爭。這對廣大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隻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運營水平和競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逐步發展並壯大。

一、企業“入世”利弊分析

加入WTO後,依據相關規定和原則,我國在經貿領域可享受到以下權利:1.我國的產品可以在全球135個締約國家和地區享有多邊的、無條件的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2.我國對所有發達國家在製成品和半製成品的出口上可享受“普惠製”待遇,以及所有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3.我國可充分利用GATT和WTO的貿易特設機構及程序,更好地解決雙邊貿易糾紛;4.我國還能夠獲得在多邊貿易組織中的發言權,從而在國際貿易業務活動中具備了一定的主動權。

與之相輔相成,加入WTO後,我國也承諾履行如下一些義務:1.進口關稅將大幅度下調,並逐步取消非關稅壁壘。目前,我國的關稅總水平已由1992年的43%降到2000年的15%,我國承諾,到2005年,關稅總水平將降至10%。關稅的持續調低,將刺激進口的大幅度增長,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衝擊;2.取消出口補貼,增加貿易政策的透明度。這無疑會加大國內企業出口的成本與難度;3.擴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範圍;4.開放服務貿易,放寬對引時外資的限製。這將使國內服務及金融領域競爭加劇。

從上述條款可以看出,加入WTO後,不同性質的企業麵臨著不同境遇。總體而言,出口型的企業、以進口產品為原材料或投入品的企業、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型企業均存在著較多的利好的方麵,這種利好也不同程度地體現在其他企業身上,主要有:1.有利於擴大出口。加入WTO會使國內企業獲得穩定、平等、公開的進人國際市場的權利,最惠國待遇和普惠製的獲得,便於我國進一步擴大產品和服務的出口。2.有利於廣大企業提高競爭力。加入WTO是我國企業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最有效途徑。我國企業將麵臨著更為激烈和複雜的競爭,這會促使它們不斷完善自身,有助於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的提高。3.有利於企業技術引進以及進一步吸納外資。加入WTO後,國外的技術資源和資本將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也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回報率,因此,“入世”後中國企業吸納國外技術、資金的活動將趨於頻繁。4.加入WTO後,有助於推動國內經濟進行一次大的結構調整。大規模的產業重組和資本流動會為絕大部分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和成長空間。5.加入WTO後,我國的國企、私企、外企都將獲得同等的國民待遇,各種所有製經濟在國際市場上都被一視同仁,都將處於公平競爭的環境中,這也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製的健全和健康、有序發展。

當然,加入WTO對我國企業的不利影響也是明顯的,主要有:1.由於關稅不斷降低以及非關稅壁壘的去除,我國的商品進口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國內部分相關企業尤其是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將明顯加劇,它們所擁有的市場空間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給企業的生產經營乃至生存帶來巨大壓力;2.服務領域將受到明顯衝擊。加入WTO後,國外的服務企業將進入中國市場,它們無論在管理運作上,還是服務質量上都占有較大優勢,它們將在零售業、金融業、通信業、證券業、保險服務業等領域大力衝擊現有格局,占據相當份額的國內市場;3.加入WTO後,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眾多技術型企業將失去免費模仿國外先進技術的機會,今後要使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必須支付高額的轉讓費,這對大量采用國外先進專利技術的醫藥、計算機等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綜上所述,加入WTO對國內廣大企業而言,可謂有得有失,利弊分明。以紡織、服裝、輕工業品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創彙,它們是入世的主要受益者;而汽車、石化以及新興的知識密集型行業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不得不承受成長的陣痛;而眾多的服務性領域則存在著較大變數,挑戰與機遇並存。總體而言,加入WTO,使我國經濟進一步走向市場化和國際化,使中國經濟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循環中,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更多的機會,可以利用到更多的資源要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和管理水平,從而在質的方麵全麵提升我國經濟。因此,加入WTO,對我國企業而言,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

二、企業“入世”應策

針對加入WTO後可以預期的後果,我國的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做好入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