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三千大千世界(2 / 3)

我們形容豐富多彩的世態人情時,以“大千世界”稱之。“大千世界”一詞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他包含宇宙層次結構思想。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這一個空間,便是一個小世界。這中間,有四大部洲,洲與洲之間山海回環。積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

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按照現在的說法,“三千大千世界”為十的九次方也就是十億個“小千世界”。現代天文觀測範圍已經是非常之遙遠,除太陽係所在的銀河係外,遠涉於廣泛的星係星雲,其總數也是十億個左右,三千大千世界之數竟與之如此巧合。

佛門的獨到思維,還表現在把宏觀宇宙的認識延伸到微觀世界,佛典《涅磐經.四相品》說“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其中眾生亦無迫窄感及往來想,”,前一句可理解為宏觀世界的層次結構同樣適於微觀世界,後一句“其中眾生”體現了宇宙生命的普適性、多樣性,提示外星生命的存在,除了地球上生命以炭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物質載體,生命還可能以其他物質形態為載體,才可能在“芥子”世界中“亦無迫窄感及往來想” ,如同在宏觀世界中那樣“如本無異”。

正如思想家章太炎說詞:試看“佛陀、菩提”這種名號,譯來原是“覺”字,“般若”譯來原是“智”字,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知者障”,“成就一切智者”。讓佛光照一照我們的思維之窗,啟迪我們的“覺”與“智”,結合當今一切科學的宇宙觀,更深刻的認識宇宙,認識自己。

聽了姬長風的話,上衍如來阿彌陀佛有若是醍醐灌頂一般,以前想不明白的,頃刻間明白了過來,也對許多事情都有了很深的認識,對於佛門的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其中包含的小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對於眼前的姬長風的身份等等,上衍如來阿彌陀佛都感到格外的好奇,不由開口問道:“你到底是誰?”

“我是誰?我便是你,你便是我,佛門不是有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萬千世界便有萬千個我嗎?”姬長風的話說的很是神秘,讓那上衍如來阿彌陀佛聽了也是感到格外的困惑,不過以他的智慧,也是在想了一會以後,便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便感覺姬長風仿佛是一位授業恩師般,能將自己以往全部都不知曉的東西,完全的告訴自己,讓自己對於世界對於佛道有著更深的認識,對於自己的修為有更大的幫助。

以至於此時的上衍如來阿彌陀佛,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畢竟自己修行了不知道多少年月,此時有許多疑惑要去問一個毛頭小子,這事傳出去可是有損自己的麵皮的。可是,自己若是想在長生道上走的更遠些,由不得不請求於麵前的這位神秘的少年,畢竟有很多自己還是不太懂的問題都想要求助於他,希望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為自己的修為瓶頸等得到更大的解脫。

“謝謝。”上衍如來阿彌陀佛朝著姬長風肅穆的點了點頭,並行了師徒之禮,道。

此時的姬長風在微微有些錯愕以後,心裏也是了然,看樣子這片世界的一切,都是未來洪荒世界的前身,若是將洪荒世界裏的道理等都搬過來,恐怕會對這片世界是一種很大的改革。但是姬長風卻並不準備這麼去做,如今隻是為這眼前的上衍如來阿彌陀佛解說了這一點問題,姬長風便感覺到對方的修為好像便的又精深了許多,以至於自己看他都有種霧裏看花的感覺了。

暗歎一句對方好強的領悟能力,怪不得能夠獨自一人創造出佛門一道,並且能夠在蒼莽大陸上成就如此之大的門派,更是可以與另外幾家一直隱世的強者豪門相抗衡。若是每一個好腦子,這上衍如來阿彌陀佛根本就無法做到如此程度,恐怕就是與一般的聖地想比,也是恐不相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