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理論與方法(1)(2 / 3)

勢力經濟的提出,無論就其概念本身來說還是就其理論內涵來說,無疑都具有某種原創的意義。在一定意義上,勢力經濟這個概念可能不是最理想和最完備的一個稱謂,但可能是目前能夠比較容易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的一個稱謂。勢力經濟這個稱謂,容易讓人同政治學,特別是國際政治學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學相聯係。因為這些學科會經常討論到諸如勢力、勢力範圍、勢力均衡(均勢)等等概念和理論。這些概念同經濟有何聯係,有何種聯係,除了專業領域的學者外,恐怕研究思考的人並不太多。從張玉傑教授及其團隊提出勢力經濟概念及其理論的具體內容及背景來看,勢力經濟主要還是一個經濟學範疇和理論,而且勢力經濟這個稱謂和概念可能有其自身獨有的生成途徑和邏輯。勢力經濟理論同政治學諸學科是否有關係以及有何種關係,還需要做深入細致的考察和研究。或者不如說,這恰恰是勢力經濟理論研究深化和拓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

三、勢力經濟新淵源

目前,學術理論界關於勢力經濟的研究文獻還比較稀少。據了解,勢力經濟理論是張玉傑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首先提出來的。勢力經濟理論不但比較好的解釋了企業生存與發展中的基業長青機製,而且將企業經濟理論發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並且正在理論界、企業界和管理層產生愈來愈積極和正麵的作用和影響。

根據市場經濟原理和勢力經濟理論,在一定條件下,市場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在市場容量一定的條件下,企業之間競爭和博弈的結果必然會形成一種動態均衡。在這種動態的均衡格局中,有的企業獲得了市場的相對較大的份額和影響力,有的企業則隻能獲得市場中相對比較小的份額和影響力,還有的企業則可能獲得在市場中的絕對勢力和領導力或者控製力。如果借用圍棋的語言和精神,那麼可以說前者獲得了市場中的實利,後者則獲得了市場中的外勢。居中者則係市場中的弱勢群體,它隻能是市場中各種信號包括價格信號的被動接受者。它隻有在實利或外勢兩個方麵不斷做出努力並打破已有的均衡,才能在市場中發揮實質性的影響力。顯然,同時獲得在市場中的實利和外勢無疑是非常理想的狀態和相當高級的境界,但這種難度是很大的。任何時候和階段都能同時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和高級境界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麵市場是開放的,可自由進出的,一個企業不可能長期的保持在市場中的絕對影響地位,充分的競爭遲早會打破既有的均衡格局。另一方麵,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市場經濟是不能容許壟斷的,不管是絕對的壟斷還是相對的壟斷。因此,一個企業在市場中可能的選擇和戰略必然是在實利和外勢之間做出平衡。換言之,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麼獲取實利,要麼獲取外勢。隻有這樣,企業的戰略和策略才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同時獲取實利和外勢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可行的途徑是實利或者外勢二者選其一。

可以把有實利或者外勢的企業,稱為勢力企業或者引領企業,領軍企業,領導企業或者領袖企業。隻有那些擁有外勢的企業才應當被稱之為勢力企業或者領袖企業。可以把追求實利或者外勢的經濟現象稱之為勢力經濟現象。獲得了實利或外勢的企業經濟,稱之為勢力經濟。或者,實利和外勢,是勢力經濟的兩種形態、兩種形式和兩種路徑。

勢力經濟的主要參數指標及其分類,可以比較好的反映和表征企業的勢力經濟能力(張玉傑,2005)。比如,消費者類別是高中端客戶還是中低端客戶;市場區位是大中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或者中小城鎮;市場占有率是絕對優先還是相對優先;是絕對控製還是占有相對最大份額;行業影響度,是行業龍頭還是行業老幺;產品影響度是大還是小;技術影響度是先進還是落後,超前還是滯後;消費偏好影響度主要就是企業的研發能力,前衛能力和水平,需求創造能力,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力;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高低好壞不等。種種情況的不同,標誌著企業勢力經濟能力和水平的差異和大小。如果做進一步的推演,也許可以認為,產品影響度,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可能更多的是表示企業的實利;消費者類別和市場區位,行業影響度,技術影響度,消費偏好影響度,品牌美譽度等等,則可能更多的是表示企業的外勢。從發展來說,外勢比實利更重要。畢竟,實利是既成的,外勢是未來的。實利是靜態的,外勢是動態的。雖然總的來說,實力和外勢也處在一個動態的演變過程中,因而在實踐中麵臨著一個如何鞏固和維護並不斷擴大已有勢力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