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理論與方法(1)(1 / 3)

第1篇:勢力經濟及其意義

——一個詮釋路徑

內容提要:文章在梳理經典勢力經濟理論文獻的基礎上,對勢力經濟理論的古典淵源和現代形態做了一個初步的探討,對勢力經濟的內涵和外延做了一個新的詮釋,對勢力經濟思想在地區和國家層麵上的理解和運用做了一個初步的拓展,為經典勢力經濟理論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供選擇的路徑和框架。

關鍵詞:經濟理論 勢力經濟理論 地區勢力經濟 國家勢力經濟 理論假說

一、引 言

2006年筆者在清華大學學習的時候,學校為我們安排了許多很好的講座。經濟管理學院張玉傑教授所做的關於“創新管理”的講演,就是其中之一。張先生在講演中著力詮釋和分析的勢力經濟理論和思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引發了筆者進一步的關注和思考。

張先生闡釋的勢力經濟理論,無疑還處在發展之中。同時也還在接受理論和實踐的檢驗之中。本文擬在學習和理解現有勢力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就如何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勢力經濟理論試做一個初步的探討。文章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對張先生及其團隊創設的勢力經濟新理論的一個簡要梳理和概述;第三部分是在解讀已有文獻的基礎上,以圍棋智慧和方法為指引,對勢力經濟新淵源所做的一個闡釋和討論;第四部分則是從語義學、軍事學和戰略學以及法律學視角對勢力經濟新內涵所做的一個初步的詮釋和探討;第五部分是以浙江構建勢力經濟新高地為例,從區域角度所做的一個探索和思考;第六部分以美國為例,將勢力經濟理論範式擴展運用到了國家競爭與爭奪的層麵。最後是一個小結和展望。

二、勢力經濟新理念

根據張玉傑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勢力經濟是企業生產要素增加對市場控製能力放大的過程效應(張玉傑,2005)。在現代經濟條件下,限於市場容量,企業“規模經濟”的理想目標越來越難以實現。以控製市場權力大小的“勢力經濟”目標突出表現出來,企業努力掌握市場權力,提升控製資源的能力,以獲得發展機會。

勢力經濟主要表現為企業對市場的控製能力。企業對某一區域市場或某一產品市場的控製能力,稱為“市場權力”(張玉傑,2005)。“市場權力”可以由多項指標表達或反映出來,比如市場占有率,行業影響度,產品影響度,技術影響度,消費者偏好影響度,企業品牌知名度和企業品牌美譽度,等等。

隨著企業生產要素增多,企業在市場上的勢力增大,市場控製力和行業控製力以及資源控製力得到增強,市場權力放大。追求市場權力,獲得外部資源的控製地位,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但是企業在市場上的權力不會無限擴大,必然有一個極值點。這個極值點可稱為“勢力經濟臨界點”(張玉傑,2005)。“勢力經濟臨界點”表達的思想,是企業在某一區位市場中表現為絕對的壟斷地位,擁有絕對的市場控製權力。或者,企業在單位資源條件下達到最大的企業勢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產規模的大小是由市場規模的大小決定的,並不是企業擁有多少人力、財力和物力等內部資源的多少決定的。在勢力經濟評價係統中,企業“做大做強”是指經營規模做大,企業品牌做強。勢力經濟評價體係更能反映企業的競爭能力,更符合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要求。以最少(小)的資源(人、財、物等)謀求最大的市場權力,謀求行業的領頭地位,謀求資源的控製能力,取得最良好的勢力經濟。

追求勢力經濟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國家經濟發展也是如此。在一個國家內,具有勢力經濟的企業越多,越能夠表現出國家的區域經濟活力。當今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正是由於集成了相當數量的具有勢力經濟的企業,才形成了國家的經濟勢力,從而國家的勢力經濟也就必然隨之而形成。

勢力的現代漢語意義指的是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的力量。因此,政治勢力、經濟勢力等等之說法,國人早已耳熟能詳。可是勢力經濟這一稱謂,則可能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和說法。勢力經濟這個稱謂,在何種意義上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多大範圍和程度上具有正當性和真實性。換言之,勢力經濟這個稱謂的科學性和可接受性如何,在何種意義上可以成立,有沒有比勢力經濟更好的並體現其精神實質的概念稱謂,這是可以並且需要加以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