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那傳說中的高考(忐忑阿,今年落葉也要)(1 / 2)

最後幾的焦慮等待,終於不可逆轉地過完了。 Ww W COM

17年的6月7、8號兩,原本正好是一個周末。不過既然撞上高考,也就不存在什麼周末不周末了。

考前兩所有人都提前回家了,因為最後的考場並不是自己學校,到了考試那需要重新打散分配的,所以林風也幾乎沒有再見到自己班上的同學。別人心中會如何想他,有多少人想看他的笑話,

他都懶得去多想了。

開考那,林風自己靜靜地提前打車去考場,一路無話。

考場外的氛圍很是壓抑。

因為害怕遲到,高考的時候大多數考生都會提前很久到場。但是因為考場紀律的約束,直到開考前前半時才會開場放人,所以考場所在的教學樓外麵,8點剛過就已經烏壓壓地擠滿了人。

這種場合,哪怕是為了示敵以強,所有人都會故作鎮靜地大聲談笑掩飾心中緊張,但是誰都知道這種故作輕鬆的背後,是何等真實的虛弱,所以憑白讓緊張恐慌的氛圍相互感染著。

兩遍鈴聲,入場卷。

第一場語文卷子下來的時候,林風心中還是略微有一兩分忐忑。雖然對他來,高考的價值已經沒有前世那麼重要了,但是畢竟在不額外付出努力的前提下,誰都希望自己臨場揮好一些。更何況,場外的氛圍多多少少對他略有影響,他心中的忐忑,多半是別人傳染給他的。

卷子下來,同考場的其他學生都開始刷刷刷地埋頭苦坐,到處是動筆的聲音。林風卻花了三分鍾時間穩住情緒,然後瀏覽了一下試卷。

監考老師從一打鈴就滿場轉悠著,平白讓人增添心理壓力。

轉到別的位置附近時,監考老師都隻聽到動筆的聲音。而到了林風麵前,聽到的卻是嘩啦嘩啦翻紙的聲音,老師不由得更加關注了林風一些,還以為他是個有作弊企圖的差等生。

林風當然不會作弊。

倒不是他沒有作弊手段,或者品德高尚不屑於作弊,而是作弊對他沒什麼幫助。

憑借他用星空係統裝在眼鏡上的初音娘,光靠全向攝像頭和鍍膜投影技術,他是有把握在監考老師現不了的情況下偷窺同考場的其他學生的。

問題是,這種偷窺毫無價值。

17年高考,西大省好歹也有四五十萬考生,而要考上西大大學,你至少也要考全省前五千名,也就是,至少是全省前1%;如果要考複旦,那就得是前1‰,如果是燕京和清華,就得是前‰。

考場的安排是打亂的,好的高中差的高中雜在一起,一個場地隻坐二十幾個人而已。如果靠偷窺別人,按照平均概率來算,充其量也就是穩紮穩打確保你達到全省前5%而已。

5%這個比例,最多夠你確保11的大學。但是要想靠這種成績上西大大學,那是卵用都沒有。

白了,林風沒法確認,這個考場裏有沒有人值得他去抄。正常情況下,一個要想考西大大學的人,做到本考場成績第一是必須的。既然如此,林風也就歇了作弊的心。

監考老師見林風不做題目、先翻卷子,對他自然是重點盯防,結果一無所獲,啥問題都沒看出來。

但林風自己卻是因為這一調節心情的手段而收獲頗豐,因為答題前通覽全卷的做法,讓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原因麼,便是他在卷子末尾看到的那道作文題:從《韓非子》中的“疑鄰竊斧”事件,分析人性的親疏對人認知的影響。

這個題目是劃時代的。

因為在17年之前,高考作文都講究一些有明顯道德傾向性的題目,比如“誠信”之類。

那種老式的作文其實有點兒八股的傾向,至少在觀點上是八股的——也就是命題人都是給定了一個道德傾向,然後讓學生去論證。

無論你記敘文也好議論文也好,你總歸要崇尚“誠信”,誠信是好的,才能夠拿高分。如果你講誠信不好,哪怕理由講出花來,文筆再好論證再嚴密,也不可能高分。這就就好比寫八股的時候,無論怎麼寫隻能寫儒家對,不能寫法家對。

而17年的“疑鄰竊斧”,可謂是高考作文當中罕見的沒有道德綁架的開放性題目。用一句法家的言論,來終結一個“高考作文以政治正確為綱”的舊時代,實在是再痛快不過了。

這樣的題目,對於被後世開放式思想洗禮過,腦子靈活創新的林風來,實在是很容易揮。但是對於接受舊式作文訓練的學生來,則非常容易寫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