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不如網絡作者(1 / 2)

整理了一下語言,林風道:“連橫合縱的故事在華國家喻戶曉,哪怕就是初中生估計也能將這個故事出來,這是因為太史君公羊望寫的史傳專門對於連橫合縱做了詳細的介紹。 ..這個故事的是,蘇秦與張儀都是同門師兄弟,學成之後,蘇秦去了趙國遊,然後在趙國聲名遠揚,並且遊各國結成了合縱協議。

而此時的張儀卻是去了楚國,但卻被誣陷偷了和氏壁,被楚國的國王打了個半死。隨後張儀離開了楚國投奔蘇秦,但蘇秦卻並沒有怎麼接見張儀,反而羞辱了張儀一頓,最終張儀便去了秦國。當然,蘇秦所謂的羞辱也隻是激勵張儀。最終張儀憑著他出色的才華,使用連橫之策,破了蘇秦一手達成的合縱之策,使得秦國成為下霸主……”

“這位朋友,蘇秦與張儀連橫合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你還是直接節省點時間,重點吧。”

一位傳統作家在邊上打斷了林風的話。

“也行。”

林風並不介意,點了點頭,道:“雖然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但是,這個故事卻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什麼問題?”

“蘇秦與張儀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所以,兩人根本就不可能相交。”

“這不可能。”

“為何不可能?”

“這還用,蘇秦與張儀明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而且還師出同門,怎麼可能不相交呢?”

“嗬嗬,這隻不過是史傳的法。剛才我已經過,哪怕就是太史君的史傳,也有可能出錯。當然,我倒不是太史君怎麼樣,但錯就是錯。”

“那請問,錯在哪?”

兩方連續交鋒,態度越演越熱。

“其實要證明太史君的法有誤很簡單,我們隻需要查找張儀與蘇秦的出生時間便可。”

“笑話,蘇秦與張儀到底出生於何年這是整個史學界的難題,從來沒有人考證出來,你怎麼查找兩人出生時間?”

“這位作者朋友,做學問得靈活一樣,怎能頑固不化。雖然張儀與蘇秦兩人的具體出生年月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從別的方麵推測兩人在曆史當中的活動時間。張儀成為秦國宰相的時間是在“秦惠王”時期,當時與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相信對於公孫衍,各位應該並不陌生,與張儀一樣,公孫衍也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這在太史君的史傳當中也有提過,並且,漢書,後漢書,包括戰國策以及其他曆史文獻也都有提及。

但很奇怪的是,除了太史君的史傳之外,在史傳之前的任何曆史文獻都沒有提及蘇秦。直到張儀死後,才有史傳寫出蘇秦與張儀是同門師兄弟的法,並且,也因為史傳的曆史地位,後世基本上所有的曆史文獻都采用了太史君的法,認為張儀與蘇秦是同門。但真實的蘇秦活動時間是在秦昭王,也就是“秦惠王”兒子之時才出現,也隻是在那個時期,蘇秦才成為了燕國的宰相……”

這一個法,可謂是直接點中了史傳的錯誤之處。

幾位本想找回場子的傳統作家,這時卻是一愣。

他們雖然是作家,但作家也並不是萬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