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參考文獻(4)(1 / 3)

89《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4672頁。

90劉世錦:《經濟體製效率分析導論——一個理論框架及其對中國國有企業體製問題的應用研究》,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164頁。

91段文斌等:《製度經濟學——製度主義與經濟分析》,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頁。

92王國平:《公有產權論》,立信會計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

93劉詩白:《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企業產權》,《經濟研究》1988年第3期。

94劉偉等:《經濟體製改革三論:產權論、均衡論、市場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2頁。

95高尚全:《土地製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新型的產權製度》,《經濟研究》1991年第3期。

96段毅才:《西方產權理論結構分析》,《經濟研究》1992年第8期。

97黃少安:《產權經濟學導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版,第65頁。

98吳宣恭:《關於物權法基本權利體係的幾點經濟學思考》,《中國經濟問題》2003年第4期。

99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費方域、段毅才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87頁。

100洪名勇,《馬克思的土地產權理論》,《經濟學家》1998年第1期。

101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95頁。

102楊宏雲、胡呂銀:《集體土地所有權內容研究》,《江海學刊》2006年第5期。

103廖小軍:《中國失地農民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頁。

10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3頁。

10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頁。

10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4、635、637頁。

10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75頁。

108周其仁:《產權與製度變遷——中國改革的經驗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6頁。

109摘引自羅必良在中國製度經濟學會2007年年會上提交的論文《農地產權模糊化:曆史、現實與變革》。此前他曾在《農村股份合作製:改革麵臨創新——基於“龍崗模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的課題報告中表達這一觀點。

110登姆塞茨:《關於產權的理論》,科斯、阿爾欽、諾思等,《財產權利與製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製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頁。

111農村合作經濟研究課題組:《1994年中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製度及合作組織運行考察》,《農村經濟文稿》,1996年第2期。

112登姆塞茨:《一個研究所有製的框架》,科斯、阿爾欽、諾思等,《財產權利與製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製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頁。

113Heller Michael A,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J],Harvard Law Review 111(1998): 621-688,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