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回 發展十支隊(1 / 3)

廖雲山指揮著十支隊和縣裏的武裝,在一天的下午突然向土匪盤踞的一個村莊展開了進攻。十支隊的戰士們就和平常訓練的一樣,勇敢衝鋒,紀律嚴明,進退有方,很快就占了上風。戰鬥一直持續到夜晚,十支隊利用夜幕的掩護,匍匐前進,悄悄接近了村莊,然後一躍而起,一排手榴彈甩過去,然後殺進了村莊。土匪哪見過這樣素質的隊伍呀,一片混亂,十支隊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就衝了上去,和土匪展開了白刃戰,土匪抵擋不住,繳槍的檄槍,潰逃的潰逃。

這一仗大獲全勝,俘虜了一百多人,繳獲了步槍一百多支,子彈三千多發。也有幾個土匪願意加入十支隊的,就把他們編入了十支隊,不願意加入的,發給路費,打發回家。

這是十支隊的第一仗,不但大勝,而且人也多了,槍也多了,有的戰士再也不用拿著大刀片子,紅纓槍上陣殺敵了,還大大地增長了十支隊的士氣。同時,也在陽穀的民眾中起了一定正麵的影響,陽穀的民眾感覺到這共產黨的隊伍就是和一般的隊伍不一樣。

解彭年的二叔挎著匣子槍,領著幾個長工帶著四支步槍也找來了。解彭年看到二叔來了吃了一驚,問:“二叔,你怎麼來了,還帶著槍帶著人的,要幹什麼呀?”

二叔笑了,說:“聽說你們的隊伍到了陽穀,我就帶著人帶著槍來了。”

解彭年吃驚地問:“你不是來找我問罪的吧?”

“哪能呢!”二叔高興地說,“聽說你們打了土匪,二叔高興,這不來慶賀的嗎!”

“自己來就來唄,還帶著他們幹什麼,不知道的還以為又要找我算賬呢!”

“是這樣,”二叔說,“當然這幾個人幾杆槍也頂不了什麼大事,你們要是不嫌呢,就把這幾個人幾杆槍留下,加入你們的隊伍,一塊兒打日本。”

解彭年聽了大驚,這才知道二叔這是送人送槍來了,不解地問:“二叔呀,我在鳳凰集那麼多天,你怎麼就不配合我呢!”

二叔說道:“是這麼回事,抗日的隊伍多了,誰知道成器不成器呀,都以為是打著抗日的旗號搜刮錢糧的呢!其實,你們的一舉一動,二叔都在觀察著呢。通過這一陣子觀察,我看到你們的隊伍還行。要不是我年紀大點兒,也到隊伍上幹了,打打殺殺的事兒,還是你們年輕人幹吧,我也就不礙你們的事了。”說著,解下匣子槍遞給解彭年說:“還有這支槍,也讓他為抗日出力吧!”

解彭年十分感動,拉著二叔的手說道:“二叔呀,原來是我錯怪你了,你老也有你老的難處啊,想的總是比我想得周全。這四支步槍和人我收下了,這支匣槍,我看你還是拿回去吧,真有了土匪,也好手裏有個家夥。”

二叔還是把槍塞給了解彭年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都來送人送槍,你們十支隊也就壯大了,壯大了打鬼子更有力量。我那裏,你就放心吧,你們把土匪都打淨了,我那裏也安全了,再說,莊稼人,大刀、紅纓槍還是有的,再說鐵鍁、糞叉子也能叮當一氣。”

這段時間,聊城政訓處又動員了二十多個青年來到陽穀,編入了十支隊,許多當地青年也紛紛加入了十支隊,到了1938年初,十支隊已擴大到了180多人。不久,魯西特委決定把十支隊調到黨的條件還要好點兒的冠縣去活動。

到了冠縣以後,隊伍很快發展到了四百多人。聊城政訓處又把服務員們節省下來的錢買了15挺輕機槍裝備了十支隊,使十支隊的裝備大大地加強了。在冠縣的師範講習所正式成立了十支隊,由政訓處長張維翰兼任司令員,老紅軍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由寧都暴動過來的紅軍幹部劉誌遠為機槍營營長。

十支隊具備了初步的質後,量也迅速地發展起來了。

山東第六區管轄地還有館陶縣,館陶縣現地處河北省東南部,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冠縣、臨清市毗鄰。在館陶縣的二區潘莊有一支地主武裝,這就是李鳳藻民團。當時李鳳藻民團有一千多人,12個連隊,但處境卻非常不妙,他的北邊的土匪武裝吉占鼇、馮壽彭部,西邊有土匪武裝王來賢、王金甲部,東邊有國民黨的頑固勢力,這些都在威脅著他的利益和存在,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這些武裝吞並或攻擊。

終於有一天,李鳳藻部遭受到了土匪吉占鼇的進攻,雖然吉占鼇被打退了,但是李鳳藻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正在這個時候,王金甲部又趁火打劫,又對李鳳藻部展開了進攻。要是在平時,王金甲的進攻也沒有什麼,可是因為剛剛和吉占鼇打了一仗,民團十分疲勞,再遇到這股勁敵,確實民團是難以招架,眼看就要潘莊失守,李鳳藻民團就要大敗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