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回 圍殲14騎兵旅團(一)(1 / 2)

兩個人矛盾的焦點是,湯恩伯要求31集團軍立即撤退到泌陽以北,頂多留1個軍在桐柏山區。

李宗仁卻仍然堅持31集團軍留在包圍圈中繼續作戰。

兩人商討無效,湯恩伯急了,便大發脾氣說:“目前,我31集團軍還正在日軍的包圍中,分分秒秒急刹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不行,不行,你不能胡亂拿我的部隊來犧牲!韓司令,咱們走!”

他也不管韓行樂意不樂意,拉著韓行的袖子就走。

韓行隻能是對是李宗仁,做了一個無奈的樣子,意思是我也不願意這樣啊!實在是湯恩伯非拉著我走的呀!

氣得李宗仁的臉色更加慘白了。這個湯恩伯呀,真是個燙手的山芋,硬是不服從自己的命令。要是給他說好話吧,他硬是不聽,要是軍法處置吧,他又是委員長的紅人,真是寵也不是,罰也不是,楞是拿他沒有辦法!

要說,李宗仁是湯恩伯的矛盾真是由來已久。

一是在台兒莊戰役中,李宗仁三令五申,叫湯恩伯出擊,可湯恩伯集團卻在姑婆山區逡巡不前。最後,李宗仁訓誡湯恩伯說,如再不聽從命令,貽誤戎機,當照韓複榘前例嚴懲,湯恩伯軍團這才全力南下,結果收到了奇效。

二是在以後的南京之戰中,李宗仁剛上台,叫湯恩伯幫著守南京,而湯恩伯卻跑到上海去了,結果南京沒有守住,致使解放軍渡過了長江,而上海也沒有守住,而李宗仁卻下了台。

湯恩伯回去後,果斷決定,除了留下第13軍軍長張軫率第23師、獨立第1、第2旅在桐柏山區進行遊擊外,其餘的集團軍主力以相互交替掩護的方法,向北經平氏、西新集之間的桐柏山區,全線撤退,撤退到泌陽以北。

於此同時,湯恩伯緊急向蔣介石求援。

要不怎麼說兩人是老八呢,李宗仁向蔣介石求援,蔣介石不一定聽,但是湯恩伯求援,那就不一樣了。

蔣介石接到湯恩伯的求援後,心裏是十分的焦急,立刻命令孫連仲第2集團軍立即加速南下,全線攻擊唐河,泌陽,桐柏,阻擋日軍的兩翼合圍,徹底擊潰日軍的合圍戰術。

同時,蔣介石命令湯恩伯的集團軍主力立即北上突圍。

於此同時,李宗仁也緊急調整部署,命令李品仙,張自忠兩個兵團立即全線反攻,並且務必固守要點,遲滯日軍進攻。又命令中央軍江防軍從側翼猛攻日軍,切斷左翼日軍的交通補給線。

更重要的是,李宗仁命令孫連仲第2集團軍,立即南下阻擋日軍的合圍,這一點同蔣介石的命令相同。

此時日軍已經激戰了10天,左翼右翼都經過大小數十場激戰,尤其右翼第3師團損失嚴重,左翼2個師團又1個旅團傷亡損失相對較小,但他們戰線拉長到250多公裏,沿線有很多張自忠的部隊,就像伸長一個脖子一樣,是很容易被人斬斷的。

所以李宗仁命令張自忠,李品仙兵團,以及江防軍從左右側翼攻擊日軍,這就正好擊中了日軍的軟肋。

同時李宗仁還命令大別山後方的遊擊隊,立即全線出擊,攻擊日軍後方。此時日軍後方衛戍部隊已經不多,正是抄他老巢的好機會。

不過這些都是相對次要的,關鍵在於湯恩伯搶先一步突圍成功,這就保存了第5戰區的主力部隊。還有就是,孫連仲集團軍是否能夠阻擋住日軍的兩翼合圍?

孫連仲集團軍是經過無數次防禦血戰的強悍部隊,果然是名不虛傳。

11日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第30軍30師89團一部經過急行軍,搶先一步占領唐河縣城,同日軍騎兵第4旅團發生激戰。

騎兵旅團經過一日一夜苦戰,才以巨大代價占領唐河,將數量絕對劣勢的國軍擊退。

在這之前,騎兵第14旅團除遇到了南征軍的坦克營外,並沒有遭遇到國軍強力部隊抵抗,此次遇到最擅長防禦的孫連仲集團軍,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當時國軍在唐河縣的部隊僅有孫連仲30師89團一部,另外還有唐河縣的當地民團。

騎兵第4旅團以數倍優勢兵力,連續進攻數次,全部被孫連仲部擊退,日軍傷亡近千人之多。

最終,在13日,日軍騎兵依靠10多架飛機的猛烈轟炸,這才占領唐河。

這個時候,韓行的坦克營也隨湯恩伯的主力撤到了泌陽以北,而殷兆立的特戰營和張小三的警衛邊也撤到了這裏。

兩支部隊合兵一處。

韓行對殷兆立和張小三說:“我們的騎兵對手現在正在唐河,挺想他們了。你倆是不是也願意跟著我去唐河吃馬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