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科大喊道:“這都是土八路,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繼續衝,衝——”
偽軍繼教向前衝,日軍在後麵給他們壯著膽,聯防隊也並不戀戰,一邊打著,一邊向後退著,漸漸地,在黑夜的掩護下,不知道退到哪裏去了。
氣得高登科破口大罵:“你們這些土八路,有本事打呀,打呀,怎麼不打了,跑到哪裏去了,打呀——”
楊思聰也來幫腔:“柳長淮啊,我看到你了。有本事打呀,為什麼不打呀,怎麼跑了。”
黑暗中,也沒有人和他們頂嘴。他們罵了一陣子,自覺無趣,也就不再罵了,隻有西北風一陣陣地刮來,吹得地上的雪團一團團地亂飛,慢慢地遮蓋著地上的偽軍屍體。
在堂邑縣的二區,有一個小村莊,叫王大寨村。這個村隻有四十來戶人家,除了一戶小地主外,其它都是貧下中農,群眾基礎好。在黨和抗日政府的領導下,群眾充分地發動起來,建立了農救會、婦救會、兒童團和民兵聯防隊,組成了堅強的戰鬥堡壘。
王大寨村在支援前線(做軍鞋、抬擔架),交納公糧,擴軍優屬,反奸除霸,減租減息等各項工作中都走在前麵,是附近有名的模範村。
王大寨村在影莊據點的南邊,離著影莊隻有6公裏,緊靠著張官寨。上次高登科在張官寨吃了埋伏,也怨恨緊靠著張官寨的王大寨村,嫌王大寨村藏著八路。再加上全村動員起來,晝夜奮戰,挖了一條能攻善守,四通八達的秘密地道,遇有緊急情況,可把村幹部和群眾迅速轉移到地道裏。
這更使高登科把王大寨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時刻想滅掉這個抗日村子。
要說這個王大寨也是有些奇怪,奇怪的是他的土壤。一般來說,魯西北的土地,不是鹽堿,就是沙土地,紅土地很少,而能挖地道的立土紅土地更少。何為立土呢,就是黃土高原,冀中平原那樣的土壤,能挖地道,能挖房子住的立土。
一般的紅土地,就算挖了地道,說不定什麼時候也會坍塌。俗話說是橫土,不結實,所以說,魯西北不是不想打地道戰,就是土地不爭氣。
有一天,韓行、王秀峨跟著柳長淮到王大寨開展工作,在農會主任張萬和的配合下,主要是征收公糧和宣傳政府合理負擔的這些事兒。半夜裏,手槍隊來報告,影莊據點的敵偽軍二百來人,帶著數十輛大車,用麻袋裝著鋸末和辣椒,急速地向王大寨方向來了。
韓行和柳長淮、王秀峨商量了一下,對張萬和說:“甭管影莊的鬼子和漢奸來不來王大寨,我們趕緊下地道,別叫敵人斂了便宜。”
命令一下,村幹部和民兵迅速挨家挨戶通知所有群眾。群眾接到通知後,全部轉移到地道裏,隻有地主六豬頭家沒有地道,所以也沒法通知他。
張萬和點上了一盞油燈,讓柳長淮在前麵端著,自己斷後。柳長淮、韓行、王秀峨幾個從張萬和家的炕頭上,卷開了炕席,露出了一個木板子,挪開了木板子,裏麵露出一個黑黑的洞口。柳長淮端著油燈,在前麵帶路。
幾個人在前麵鑽進了地道,後麵張萬和又放上了木板子,隻露出一條大縫,然後又搭上炕席,拉緊了木板子,自己才順著木梯子下到地道。
柳長淮拿著油燈在前在照明。韓行看到,這個豎井有四米多,下到了井底,裏頭還算寬敞,地道平著走了,高也就是有一米六左右,須低著頭,才碰不到上麵。第一道障礙就是一堵矮牆,有半米多,恐怕這是阻擋敵人進攻的第一道屏障。
再往前走,就是走道了,寬不過半米,高不過一米六左右,隻能一個人通行。七拐八拐的,走不多遠就是一個較大的空間,村幹部、民兵、都在這裏等著了,還有各個小屋子,或五六平方,或十來平方,老百姓拖兒帶女的都在這裏休息。
不一會兒,一個民兵前來送信說,敵人進了村子,看來是奔著王大寨來的。韓行、王秀峨、柳長淮、張萬和和全村的十多個民兵緊急分析著敵情。
韓行說:“敵強我弱,不能和敵人硬鬥。地道本身的結構,也隻能防守。時間長了,二區的民兵聯防隊就會來到,到時候,我們再裏應外合,內外夾擊敵人。”
柳長淮說:“現在暫時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我們在地道裏堅守。如果敵人從洞口裏把頭伸出來,進來一個消滅一個,如果敵人把腳伸出來,就把他拉下來消滅。總之,要團結一致,不怕犧牲,堅持到底,誓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