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回 攻打莘縣(三)(1 / 2)

聽完了潘小安的彙報後,開會的各指揮員進行了周密的研究,確定了戰鬥方案。

趙建民下令二十二團為主攻部隊,從西城門進城後,由範永堂、趙縉紳帶路,繞過西街偽軍第六中隊及偽警察所,直撲保安司令部,盡一切可能生擒劉仙洲,以利我軍解決其他各處偽軍。而後,再分頭解決西街及南門,魁星樓、南街的敵人。

基幹團負責攻擊北城門及其東麵的敵人,同時派出一個連,在距莘縣城10公裏的聊莘公路處,據守要點,並挖斷公路數處,防止敵人乘汽車來援。基幹團攻占北門後,負責攻殲原日軍司令部據守的敵人。

聊堂支隊負責攻東門,並派一個班向陽穀方向警戒,防禦陽穀之敵來援。莘縣縣大隊由第二十二團統一指揮,負責攻擊南門。軍分區指揮所設在西關外的安莊。各部到達指定地點後均不得驚動群眾,不得打槍,待主攻方向二十二團打響後,再進行攻擊。

接受戰鬥任務後,各部隊進行了充分的戰鬥動員和各項戰鬥準備。莘縣城內,也在緊鑼密鼓地安排著,範永堂以極其秘密的方式,向黨員及所聯係的人員傳達了戰鬥任務,並對接應、聯絡、帶路等各項具體事務,做了明確分工。

1944年7月31日,各部隊分頭出發。趙建民率主力二十二團和聊堂支隊,從根據地大王寨出發。二十二團是新八旅的主力團隊,久經戰火的考驗,為了支援冀南七分區,撥到趙建民的麾下,也就是自己的家鄉,一塊兒開辟魯西北抗日根據地。

隊伍先向南走了十幾裏路,到董杜莊後折向東進,到延營村後北進。正在行進中,突然通訊員騎著快馬送給了趙建民一封電報。趙建民打開一看,正是以宋任窮、楊勇、蘇振華三位首長聯名發來的急電。

電報上寫著:“軍區考慮你們一個軍分區打莘縣沒把握,應停止執行原計劃,待將來軍區統一組織解放莘縣。”

接到電報後,趙建民感到壓力山大,立刻叫參謀說:“請把聊堂支隊的韓行請來。”他知道,雖然韓行不是聊堂支隊的,卻一直跟隨聊堂支隊行動。

不一會兒,韓行來到,趙建民把這份電報拿給了韓行觀看。韓行把這封電報連看了三遍,皺起了眉頭,好一會兒,才說:“問題嚴重啊,趙司令,你把我請來,就是叫我發表意見的。我就直說吧!

要是我是宋任窮、楊勇、蘇振華三位首長,也會下這樣的命令,根據莘縣的城防情況,一個軍區的部隊,根本沒有能力攻克城池堅固的莘縣。這是首長為我們著想啊……

可是另一方麵,他們並不知道我們這次進攻,主攻是在城裏,城外強攻隻是極次要的。現在命令已下,我們的二十二團和聊堂支隊可以停下來,但是各部隊都在行軍途中,城內的地下人員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停不下來了。

如果這次行動取消,地下工作的所有人員都暴露了,幾年的心血,還有幾百人的損失,誰能承擔得了?”

趙建民點了點頭說:“這一點,我豈能不知!?可是軍區已經下了命令,我有意違抗,要受最高處分的!要想解釋,電報到了軍區,恐怕軍區也不一定會批準。”

“這樣吧,”韓行想了想說,“以我個人的名義,向軍區首長發一封電報,力陳意見。”

趙建民感動地說:“謝謝你支持我,我相信,你的話特別有份量。我們的行動還是照原計劃行動,出了問題,一切後果由我一個人承擔。”

他隨即命令二十二團和聊堂支隊,繼續向莘縣前進。

韓行立刻手擬電報稿一份,速速發給軍區,除了陳述計劃不能變更的理由以外,最後加上了這麼一句:要是此次機會錯過,恐怕城內的幾百地下人員慘遭塗炭,再次強攻莘縣,得付出幾千年輕戰士的生命。

夜晚的天氣異常悶熱,傳來了戰士們“刷刷”的腳步聲,天上有限的光亮早已被烏雲罩住,樹梢撕扯著雲幔大片大片地昏暗起來,幾點土腥味的空氣向遠處彌散,搖晃著馱馬上的各種物資,哐當哐當亂響。

夜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遠處有隱隱約約的雷聲傳來,閃電在不遠的地平線上忽明忽暗。“要下大雨了!有雨具的抓緊披上。”有個戰士喊道。

一陣雨的呼哨聲傳來,由小到大,到弱到強。“呼——呼——”

一道強光伴著撕裂耳膜的巨響,“呱——呱呱——呱——”不遠處的一棵樹上,突然閃起一團火光,啪地一聲把一棵大樹炸開,四濺的火塵紛紛墜落。刹那間,天地又一片黑暗,黑得你看不見我,我看不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