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龍生老師是一名學富五車的詩人和著名文學評論家。在一次散文學會的聚會上,他為我寫了一首詩,並慷慨激昂地現場朗誦。其中有兩句我至今記憶猶新:“日競錙珠利,夜來書雅文。”——這是對我的讚美,又是對我的期望。
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巴一散文選》在散文學會老師的幫助下出版了。散文學會的老師們鼓勵我說:“你的寫作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你完全可以把眼光放得再高一些,再遠一些。”他們的話給了我極大的勇氣和底氣。
2002年第五期的《十月》上,發表了我的三萬多字的長篇散文《故鄉在晚風中》。2003年第一期的《當代》上,發表了我的長篇散文《漂在重慶》。《故鄉在晚風中》獲得了“老舍散文獎”,《漂在重慶》獲得了“重慶文學獎”,並被收入中國散文學會主編的年度散文選。重慶電視台根據這篇散文拍攝了同名電視劇。
中國散文學會組織的首屆“全國親情散文大賽”,我的散文《愛上空姐》獲得了“一等獎”。正是在這個頒獎大會上,我認識了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周明等老師們。從此以後,我和周明老師成了電話裏的好朋友。在他的引薦下,我結識了一大批全國的著名散文家。
視野開闊了,我對自己比以前更有信心了。當我被錄取到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習的時候,恰恰在這個班裏又認識了中國散文學會秘書長紅孩先生。紅孩是我仰慕的散文大家,是我夢寐以求想拜見的文學評論家。《大家》文學期刊要發表一組我的散文,責編電話裏告訴我,一定要請一位散文評論家寫一篇評論文章。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紅孩時,他沒有拒絕,而是很客氣地告訴我說:“你的作品我熟悉,大多與你的故鄉有關,以前我讀過幾篇,所以讓我給你寫評論,你算找對人了。”紅孩的話讓我心頭一熱,眼淚差一點掉下來。真是讓我萬萬沒有想到,中國散文學會的人都是那麼友善,都是那麼和藹可親。
我在網上看到中國散文學會主辦的“冰心散文獎”征文啟事後,我把我的一篇散文《心靈深處的特別鳴謝》發給了《中國散文報》。沒想到《中國散文報》以整版的篇幅發表了出來,並獲得了第六屆“冰心散文獎”單篇獎。從濟南領獎回來,中央電視台、安徽電視台、重慶電視台、《重慶日報》、《重慶晨報》紛紛前來采訪我,一時間,讓我應接不暇。
有一天晚上,邢秀玲大姐打電話給我,向我祝賀,並約我以散文學會的名義為我設宴慶功。遺憾的是,我在安徽正忙著我生意上的事情,沒能趕回來。電話裏我一直在向邢大姐致歉,邢大姐沒有責怪我,而是笑嗬嗬地說:“你現在名氣大了,成就大了,別忘了當初重慶散文學會對你的幫助就好了。”
邢大姐的話一直縈回在我的耳際,我心裏酸疼極了。
是啊,這麼多年,我參加過重慶散文學會的活動嗎?我給予過重慶散文學會什麼回報呢?
我常常對我的孩子說:“人啊,要知道感恩,千萬不能忘了在困難時期幫助過你的人。”
那麼我自己做到了嗎?
巴 一:本名巴毅,生於安徽太和縣,現居重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第二屆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學員。全國青聯委員,重慶市青聯常委。出版中篇小說《淮北往事》、《複仇》和散文集《故鄉在晚風中》、《巴一散文選》等多部。電視劇《漂在重慶》獲“星光獎”,作品曾獲“老舍散文獎”、“華夏散文獎”、第一屆第二屆“重慶文學獎”等。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