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有個”廣州灣”
廣州人 廣州事
作者:江冰
天真藍,有多藍?瓦藍瓦藍——我一時心中冒出這樣的詞語!陽光真好,冬天的溫暖。仰頭望去,碧空澄澈,萬裏無雲。藍天是今天湛江的主題詞,在北京珍貴,在廣州難得。這是我2014年底訪問湛江,第一眼獲得的印象。
湛江曾經統轄茂名,以及今天廣西北海極大疆域。所以當年法國軍隊之所以攻入海岸建立港口,應該是看到了開港口極高的貿易價值。臨海的兩座法國老樓可見從前榮耀:一座領事館舊址改為小小博物館;另一座則破舊不堪,空置冷落,據說曾經是公安局的辦公樓。過了下午五點,熟人找關係開門特許參觀。領事館陳列少量文物和複製品,主要是當年法國報紙的複印件,依稀可見中法戰爭的風雲——是古老中華氣勢減弱的時光。撲入眼簾的是“廣州灣”三字!距離廣州城甚遠,為何直稱廣州?法國人的概念嗎?看牆上資料,原來概念還有幾次變化。這倒讓從廣州來的我,為之一振!在韶關是開梅關,一條大路通廣州,看來法國軍隊的目標或許也是一條軍艦抵廣州吧。都有經濟利益,海外擴張非為兒戲。看到當年法國報紙刊出慈禧圖片,不知肖似程度如何?其中一幅列強瓜分中華版圖漫畫,幾位麵目猙獰的洋人,圍坐著,瞪眼盯著一張中國地圖。畫者的意圖又如何呢?滿腹困惑,我離開小樓,走向海邊。
湛江除了藍天主題外,就是海岸線,雙倍藍色,環境優美,主打海鮮。據說擁有廣東全省海鮮48%的產量。城市建設處於發展中,除中心區大廈若幹,中低建築為主。城中村鑲嵌其間,城鄉結合部隨處可見拆遷工地,但街道綠化彌補了工地的粗礪,多座城市公園與觀海長廊遙相呼應。城市麵朝南海形成天然海灣良港,據稱可與香港維多利亞灣媲美。海灣對麵停泊軍艦,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駐地,海濱城市有了一抹軍事色彩;再就是法租界。上世紀有五十年的港口控製權,擁有法國雇傭兵駐紮。高大筆直的椰子樹護衛城市大街,搖曳著南國海濱的風情,幾分浪漫,幾分閑適。浪漫中有一個悅耳的消息,官方正式確認雷州文化名列廣東三大文化之後,一躍而為四大文化之列。另外三位早已經是大哥大:廣府潮汕客家。距湛江四十分鍾車程的雷州半島,沉澱百越,隱藏俚話,石狗遍地,文化獨特。但與三大家並肩而立,不但小巫見大巫,而且似乎底氣不足,有待蓄養。藍天、海灣、海鮮,藍色的閑適之中也埋伏著一個焦慮:兩大鋼鐵基地加石化大項目即將投產。三年後的海鮮是否鮮味依舊?巳成當地人一大隱憂。據說湛江一側茂名海域,海鮮味道就不及湛江鮮美,原因就是人工汙染。千百年海水,萬千年海鮮,真的因此改變?太陽每天升起,湛江故事卻在變化。
臨海而建的上述兩座樓以外,湛江市赤坎區還有一條很長的法國街,一座懸掛“廣州灣商會會址”牌匾的小樓似乎可以視作中心,以它為坐標,一條橫街,一條直街,好像構成T形。街上開滿商鋪,多是家具、不鏽鋼建材一類,不熱鬧,也不蕭條。遙想從前的異國繁華,如今巳成往事,曆史留在書頁裏,麵相留在建築裏。難得街麵上赫赫然留著一口老井,水麵如鏡,一麵看倒映小樓,一麵看倒映樹葉,煞是有趣,可謂今人古人同映。一口老井,一麵鏡子,多少曆史幻象隱藏其間?街邊老樹,茁壯成行,其葉寬大近似大葉榕,奇在大葉半枯中泛出微紅,陽光照耀下浸染出一派富有滄桑的色彩,不知何樹?觀之不由悵然良久——這就是曾經被法國軍隊直接稱為“廣州灣”的海濱城市——湛江,而她與廣州的緣分又豈止是“廣州灣”一個地名可以了結呢?
江 冰: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並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廣州市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小說年度排行榜評委。入選新世紀本領域最有影響的35篇論文、中國作家協會新銳批評家、廣東省十大優秀社會科學科普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