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命運頗為坎坷,又極富傳奇色彩的老人,在他今年8月回國省親時,在機場見到我這個從未謀麵的侄孫女婿時,說的第一句話卻是“阿元啊,這附近有地方賣炒牛河嗎?我餓了,想吃個炒牛河再進城。” 對於我這個廣東女婿而言,炒牛河這東西並不陌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港劇、港片裏麵到處都有炒牛河。牛河是廣東人的叫法,其中“牛”指牛肉、“河”指河粉。所謂炒牛河就是牛肉炒河粉。電影《黃飛鴻》係列裏便有個沙河幫,而炒牛河的河粉就是源自廣州沙河鎮,所以也叫沙河粉,這種粉是由秈米。總之不管是沙河鎮也好,沙河幫也好,做河粉的地方一定要靠近河湧。道理很簡單,秈米粉需要水磨,新大米用新鮮河水浸泡了磨成米粉才好吃。所以東北雖有頂級的好大米,但畢竟河不如南方多。故而米粉還是屬南方的地道。
正文 蘇哈公的炒牛河(2 / 3)